浅析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薛 梅 王彤梅

(山西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21年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的出台,如何加快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模式及学习模式的变革,促进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全面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引领、创新教育发展,提高知识建构及创造能力,加快创新性人才培养,助推实现“中国教育梦”[1]。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全面深入渗透进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及教学环境等各个环节的现代化教学方式[2]。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包括四个学习环境要素:情境、协作、对话及意义构建。其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
(2)重视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重视协作学习的核心作用;
(4)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
(5)充分运用多种信息化资源来进行“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学习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能够在教师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建构当前知识的意义,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完成知识建构的帮促者;
学生从外部接受知识灌输的被动者转变为知识加工、处理的主动建构者。知识承载的信息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的知识对象;
教学过程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探索问题、协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构建;
教学媒体也由单向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意义建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2]。

我国教育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两阶段四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教育信息化1.0时代,包括“萌芽期”“建设驱动发展期”及“应用驱动发展期”三个时期,第二阶段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标志,进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新时期”。

教育信息化1.0阶段主要以“变革教学环境”为主要特点,重点关注教育信息化引起的量变,更加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驱动及融合发展。2.0阶段主要以“变革教育系统”为主要特点,重点关注教育信息化引起的质变,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引领和创新作用。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教育亟待解决的任务是引领、创新教育发展,提高知识建构及创造能力,加快创新性人才培养,助推实现“中国教育梦”。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等成为助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智慧型学习环境逐渐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的新趋势。各类具有交互性、逼真性、沉浸性、强体验性、高智能性的3D数字化、全息、仿真等学习资源帮助学习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从教育信息化1.0阶段到2.0阶段,是教育信息化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发达的过程,也是从单纯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概念,到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关注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和作用。这个发展过程既是协同建设也是共享价值的过程。

纵观40年发展历程,虽然教育信息化概念、内涵、外延不断发生改变,但实现信息化教育,构建智慧信息环境,以信息化促进知识传播、传承和创造的根本目的从未发生变化。

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随着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资源检索与管理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而不断提升与发展的。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指可以熟练掌握工具的相关知识并熟练操作运用工具;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将信息技术和资源管理技能运用至教学设计中,开展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性质开发数字化资源。资源检索与管理能力指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检索和资源管理的信息素养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指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并进行发展创新[3]。

为了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本次问卷主要从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资源检索与管理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设计。本次调查研究发放了1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份,问卷收回率达到90.9%。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8.53%的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高达27.94%的教师不知道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信息化素养。因此,树立教学新理念,促进信息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调查发现超过80.88%的教师认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很有必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会将信息化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对于信息化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88 %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目的及教学效果有明确的认知。只有14.71%的教师可以在海量数据中迅速、高效地检索到有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多数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使用多媒体展示PPT、音频、视频上,对网络空间中海量的优质微课、优质慕课等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72.1%的教师在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学科专业相融合。由此可见,我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水平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很大改进空间。

管理教学、师生互动和测评学生是检测信息化与课程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调查数据反映了我校57.35%的教师会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学生交流,而根据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比例相当低,这说明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力度不够。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而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及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到位,仍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机械地将“人灌”转变为“机灌”,这使得学习者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仍仅仅是辅助教学。

因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助力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将观念转变为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线上+线下的有效联结,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过程,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功能来实现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及教学反思。

(二)重塑信息化教学培训观念

1.以群体为动力,促进协作学习。基于群体动力理论,架构信息化培训系群。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中,要以“传—帮—带”的群体学习作为基础形式,让学习者在协作与互动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群体学习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多个学习者通过交流协作获取信息,培养分工、协作能力,学会如何协作解决问题。因此,以群体为动力进行信息教学培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定期举办公开课、青年基本功竞赛、微课大赛、案例大赛、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导效应,共享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高校教师还需要“走出去”,重视与兄弟院校教师的合作交流,分享信息化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积极吸收优秀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3-4]。

2.以系统为纽带,架构信息化培训系统。培训系统是指由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培训场所等多个元素组成的学习系统。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系统、培训资源系统、培训学员系统、培训导师系统等几种形式[2]。

“培训机构系统”是一种教育培训实体,它没有围墙,超越空间限制,利用不同区域及机构现有的培训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连接起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及学习机会。

“培训资源系统”是指整合和利用所有与培训相关的资源,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形式向学习者整合和提供书籍、资源、案例和课件,提高有限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

“培训学员系统”指由学习者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培训导师系统”是指所有导师及能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组成的学习引导组织,对所有的学习者进行指导帮助。

因此,培训系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团队协作,从而实现快速、高质、低成本的培训目的,同时满足单位和个人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虚拟重组及教育优势互补,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3.以教学岗位为核心,进行分岗分层培训。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脱岗培训一直占主导位置,教师会在岗位以外的地方进行培训,然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但是,研究表明,对脱岗培训所学的内容,其中约87%的学习内容会在90天内遗忘,仅有13%的记忆存留率。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脱岗培训没有与教学实际工作相联系。因此,随着劳动方式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及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岗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在岗培训所处的环境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环境,这种真实性会比“人工模拟环境”更便于知识的获取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降低知识、技能迁移的难度。因此,在岗培训是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过程中,以教学岗位为核心,也是培训的趋势所在[2]。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学习需求,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培训,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信息化培训方案,分岗、分层因材施教,避免形式主义。

(三)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

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快出台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或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加大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投入,创建智慧教室,建构覆盖全师生、全校园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环境,让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等成为助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使信息化教学环境呈现“网络无处不在、知识如影随形、学习随时随地”的状态[3]。

(四)健全绩效考核体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等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对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
鼓励教师积极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开发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创建智慧课堂等,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
对于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老师给予课时费补助、表彰先进等激励措施;加大科研经费及政策等倾斜力度,助力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证研究,促进信息化教—学—研良性互动,激发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积极性[5]。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而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加快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模式及学习模式的变革,促进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培养教师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4期)2021-06-06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培训通知办公室业务(2020年18期)2020-09-29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湘潮(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5-22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成人教育(2015年7期)2015-12-21

推荐访问:浅析 信息化 高校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04/64952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