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顺应论视角下壮族典籍文化特色词汇的越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罗先丽

语言是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而作为承载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特色在另一种文化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并非易事,因而成为翻译的难点。《布洛陀史诗》蕴含诸多文化特色词汇,如神名、地名、熟语、宗教词汇等,采用语用顺应理论,选择音译法、音译加注释法、直译法、直译加注释、归化法来翻译这些词汇,从而更好地将其推向越南,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顺应论原本是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概念,后被作为一种视角引入语用学研究,于是出现了语用顺应论。1999年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出版了《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Pragmatics),标志着顺应理论趋向成熟和完善。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1]。语用顺应论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在典籍翻译活动中要结合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及表达思维、历史渊源、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动态变通地选择语言,积极顺应具体的语境以及具体的客观事物能够有效促进中越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布洛陀史诗(壮-汉-越)》是《壮族典籍译丛》的其中一册,这也是布洛陀文化的集中体现。以下将该越译本的文化特色语料分为神名、地名、熟语和宗教词汇四个部分,从语用顺应论视角对其进行基于实例的分析,探究文化特色较为合理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神名的翻译

《布洛陀史诗》除了主神布洛陀外,还有大量的神灵,各司其职,构成了完备的布洛陀神话体系。比起人名,神名的寓意更加繁复,关乎神的起源及其崇拜等诸多义项。在越译神名时,译者应该顺应壮族文化以及生态语境,斟酌选取最广泛接受的汉越音方式,进行有效的音译。

1、音译

中国语言文化对越南影响的鲜明体现之一是,几乎所有的汉字和现代汉语普通话都有一一对应的汉越音读音,且中越两国姓氏人名的结构和形式大体趋同[2]。“布洛陀”和“乜洛甲”由壮语音译而来,采用音译的方法,逐音逐字相对,顺应了源语的语言形式;
“B”和“Me”相搭,通俗易懂地将这两位壮族崇拜和信仰的始祖神形象介绍给目的语读者,顺应了源语的文化因素。“雷公”是较为重要的自然神形象,其文化观念与目的语的自然信仰有相同之处,采用音译的方法,使得目的语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顺应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天王氏”的意思是仙官,中国壮族、傣族,越南的岱、侬、泰族都共同信仰的一个民间的神,这个神的名称,声韵调都一样,都称为“then”[3],采用音译的方法,顺应了源语与目的语的语音和语义特征。采用该翻译方法的词,还有伏羲Hy、花婆Hoa Bà、神王圣母Thán Vng Thánh Mu和净坛道人Ti nh à n o Nhn等。由于上下文对各个神名的职能做了充分的解释,选择音译带来的简洁性进一步加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音译法,再现源语中各种神的形象,也为目的语读者带来了一种异域风情。

2、音译加注释

莫一大王的故事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他是氏族英雄神,民间有叙事长诗流传。

(2)图额 Tù Ngò

图额,壮语译音,多解释为鳄鱼或蛟龙,是江河湖泊主管大神。

娅皇,壮族神话中专管动物的女神。

公堆,指壮族神话里的月神。

“莫一大王”作为氏族英雄,挖山筑坝,造福人民,“图额”是水神蛟龙,有着开江造河的功绩, “娅媓”则是女神的象征,这些神名背后蕴含了浓厚的日月山川的自然崇拜,还有英雄崇拜和女神崇拜,展现了壮族先民心目中的精神追求。越南人对自然的崇拜,包括对天、地、日、山、水、雷、电等的崇拜,甚至将自然信仰人格化,深化为具象神灵崇拜[4]。以上神名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不仅顺应了源语的语言形式,还顺应了目的语读者对于源语文化的可接受心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考虑到了部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在音译基础上,在后文加上注释,不仅可以避免读者产生理解困难和偏差,还顺应了中越两国的崇拜文化认同感。

(二)地名的翻译

地名虽是地理学的范畴,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可以反映某一地区的地貌特征以及风土人情。在典籍中,地名代表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承载故事情节的土壤,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因此,地名的翻译不容忽视。

(1)安圩 Yên Hu"

安圩,地名,位于今田阳县城所在地。

(2)香炉 Hu"o"ng Lò

香炉,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地名。

那元峒,地名,在今巴马县燕洞。

ng Nà Nguyên, là tên a danh, nay xã Y n ng huy n Ba Mã.

“圩”在汉语字典里同“墟”,指南方地区的农村集市,结合“圩”组成的地名,展现的是一种社会生活形态。此处应注意地名的翻译顺序,中文地名的顺序是由大地址到小地址,而越南语正好与之相反,是由小到大,因此在翻译时,要顺应目的语的语法结构。香炉是中国传统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此处作为地名,蕴含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覃乃昌认为壮侗语民族地区有大量的以“那”和“峒”命名的地名,他把与“那”有关的文化现象称为“那文化”,即稻文化,有水、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才成为“那”,是岭南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5]。Na字地名,意思是田,中国壮族、布依族,越南岱族、侬族、泰族地区一般音译为那。黄家信认为“峒”有四个方面的含义:是一个地理概念;
是有血缘性的社会组织;
是县下的一级政权组织;
与蛮、僮、人连用,指称壮族人[6]。此处如果能加上注释,既可顺应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也可以在读者心中促进形成一种文化亲切感。

(三)熟语的翻译

汉语和越语中的熟语数量众多,一般源于经史典籍,有的则源于民间谚语、歌谣、俗语或传说。在结构上,熟语音律协调整齐,节奏鲜明;
在内容上,熟语意象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熟语越译时,如果无法兼顾、两全其美时,总体的处理原则是优先顺应原文意义的准确表达,而形式和格式的顺应则放于次要地位。就熟语翻译方法而言,可大致分为直译法、归化译法、直译加注释法三大类。

1.直译法

2.直译加注释

(1)才有外婆送背带。

M i c bà ngo i t ng cái i u.

壮族习俗,女儿生孩子时,母亲要送背带给她,这里表示女儿经过解除殃怪得以生育。

Theo phong t c ng i Choang, khi con gái con, bà ngo i th ng t ng ca i u. ay co ngh a là con gái sau gi i tr ng quái a có sinh n.

(2)杀鸡没人吃大腿。

Th t gà ch ng co ai n ùi.

过去壮族人家杀鸡杀鸭,鸡腿鸭腿都要分给最小的孩子吃,这里说没有人吃鸡大腿,意思就是家里没有孩子。

X a nay ng i Choang khi gi t v t gi t gà, thì ùi v t i gà ph i cho tr con n. ay nói kh ng co ng i n ùi v t ui gà, y chi trong nhà khng có tre con.

(3)求花儿花儿就来。

壮族民间认为人的灵魂都是花婆神后花园里的花变来的,求花即求子。

以上俗语在壮族民间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寓意,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去呈现情感。壮族妇女生小孩儿,娘家兴送“背带”,这种风俗流传至今,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越南民族文化博物馆在介绍岱依族、侬族文化时,提到了“背带”的意义:背带是外婆在满月仪式上送给孩子的礼物,具有神圣的意义,代代相传;
(2)借用“鸡腿”隐喻的方式来表现家中没有小孩儿,是壮族的独特表达;
“花婆”是壮族供奉的专司生育、保护儿童健康的女神,越南的侬、岱民族也认为花婆圣母支配着人间的生育大事[7]。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出发,源语到目的语的直接转换,有些熟语只能传达出表层意思,但通过加注释,进行民族文化的动态顺应,不仅能够保留源语民族文化的色彩,使得源语的表达效果能够在目的语中再现,唤醒同源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3.归化译法

(四)宗教词汇的翻译

壮族麽教是长期壮汉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壮族原始宗教文化受到以佛、道为主的汉族宗教文化的刺激,吸收佛、道教的形式和内容而形成的[9]。作为壮族麽教口述整理而成的诗歌经文,《布洛陀史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宗教意识,越译时,译者必须深入理解壮族文化背景,对源语表达的真实含义作深入透彻地了解,正确选择词义和表达方法,积极顺应壮族的宗教文化。

作为壮族典籍中的瑰宝,《布洛陀史诗》的字里行间透露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越译实践中,译者要明确自己的翻译对象和目的,并根据具体语境以及语言结构顺应整个翻译行为的动态过程,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越南读者的文化接受和认同心理,从而积极促进中越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猜你喜欢布洛陀熟语源语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10期)2017-11-19——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为例">广西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概念隐喻认知分析
——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为例长江丛刊(2017年24期)2017-09-03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6期)2017-08-03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3期)2017-04-13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1期)2017-02-25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2期)2015-10-17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麽汉皇”与布依族摩经中同类题材文献对比研究民族古籍研究(2012年0期)2012-10-27《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民族古籍研究(2012年0期)2012-10-27">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五十三)
天津教育(2012年10期)2012-08-17">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四十七)
天津教育(2012年4期)2012-08-17

推荐访问:壮族 典籍 为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1/6574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