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42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

【www.zhangdahai.com--班子述职报告】

  【摘要】总结报道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疗效评比结果其显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血压升高经自身调节、应用脱水利尿剂及对症处理后血压会逐渐下降,不宜积极、过早、过快降血压,以免影响预后,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
  【中国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79-0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是急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1],而脑梗死的急性期常伴有继发性血压升高,故急性期的血压控制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降压治疗,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3.5±11.8)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39例,18例发病前血压正常,27例平素未进行血压监测,血压情况不详。按照入院顺序分为A、B二组:①A组:42例患者,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6±7.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腔隙性梗死17例,脑叶梗死13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4例。发病第一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8~44分,平均33.85分,于入院3小时内接受尼莫地平降压治疗。②B组:42例患者,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1±6.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腔隙性梗死19例,脑叶梗死12例,脑干梗死7例,小脑梗死4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6~45分,平均34.36分,当血压>200/110mmHg时予以依那普利治疗。二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①入院时血压≥140/90mmHg;②均于病后24小时内入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③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TIA,病灶不明确,痴呆,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或发病前有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二组患者均予降血压治疗。A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500ml+尼莫地平粉针8mg静脉泵入,依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并使血压保持在120~140/80~90mmHg,1次/d,连续使用7天;B组当血压>200/110mmHg时,选用依那普利2.5~5mg口服,1次/12h,使血压保持在160~180/95~lO0mmHg。二组患者于发病一周后均予依那普利5mg,1次/12h 口服,基础治疗如清除自由基、防治脑水肿、神经细胞营养剂、吸氧、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等二组一致。
  1.4 疗效评估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于发病后第一天和第十五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治疗转归分为5个等级。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零;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4~5级;④无效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有所增加;⑤死亡;⑥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第十五天的疗效评比结果见表1,A组显效率54.8%,B组显效率76.2%。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

推荐访问:调控 血压 临床 急性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banzishuzhibaogao/2019/0418/8200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