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机制_术后疼痛的机制与护理研究

【www.zhangdahai.com--领导述职报告】

  [摘要]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困扰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术后疼痛的机制,以及护士、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术后疼痛,疼痛机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76-01
  
  1 引言
  
  患者术后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争取早期的活动,并且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医疗费用。
  
  2 术后疼痛的机制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外周器官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感受周围环境信息,并传递给兴奋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同组织的感受器分布密度不同。有些感受器只对某一种刺激敏感,而大部分感受器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敏感。痛觉感受器能感受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当痛觉感受器感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冲动沿Aδ和C类神经纤维传导至CNS。Aδ纤维为粗直径有髓鞘的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传导快痛(如锐痛、刺痛),C类纤维为细直径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慢,传导慢痛(如钝痛、内脏痛)。在感觉形成过程中有4个独立的步骤:传感( transduction) 、传递( transmission)、整合( interpretation)和调控(modulation) ,每一步骤都可能是疼痛治疗的潜在靶标。
  

  
2.1 传感:初级伤害感受器是Aδ和C类神经纤维末梢,其细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将伤害感受器按功能分为:①广动力范围型神经元,感受外周有害及无害刺激。②高阈伤害特异性神经元,仅能感受有害刺激。③低阈伤害特异性神经元,仅能感受无害刺激。
  

  
2.2 传递:伤害性感受器感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经Aδ和C纤维传递至脊髓后角。神经纤维在laminae板层转换,Aδ神经元在Ⅰ、Ⅱ、Ⅳ层转换神经元,C神经元在Ⅰ、Ⅱ层转换。层与层之间界线不完全分开,且其间的神经元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相互交迭,每一层都有超过一种神经元。
  

  
2.3 整合:次级传入神经元轴突伸向高级神经中枢。多数上行神经纤维在进入脊髓丘脑束前交叉至对侧。传入的信息再经丘脑传至感觉皮质区。脊髓丘脑束还发出分支至网状结构,传至此区的冲动主要与疼痛的辨别及产生情绪反应有关。
  

  
2.4 调控:目前认为,传出途径也对传入的痛觉信息有调控作用,包括:①皮质脊髓束起于运动皮质区,在laminaeⅢ~Ⅳ板层换神经元。②下丘脑传出纤维起于丘脑下部,在中脑、脑桥、延髓及laminaeⅠ板层换神经元。③中脑水管边缘灰质、延髓中缝大核发出的传出纤维至脊髓后角。
  

  
3 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术后疼痛是困扰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属急性疼痛,是手术创伤、焦虑等的综合反应。术后镇痛越来越被当今医学和生物学专家所重视。但是仍有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不足。
  
3.1 护士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不足:疼痛主动评估在大多数医院还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有患者提出疼痛而要求止痛时,护士才被动处理。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识存在偏见,经常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3.2 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不足:认为术后疼痛用止痛药会影响切口愈合,害怕麻醉药成瘾,并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能忍则忍,疼痛时不会主动要求镇痛等。这说明患者的疼痛知识缺乏,接受疼痛教育率低,影响了患者对疼痛的正确理解,在态度及行为中存在消极因素。
  

  
4 术后疼痛的护理
  

  
4.1 护士疼痛教育:疼痛教育应列入护士继续教育的项目内,使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与技能:①改变对疼痛的观念;②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③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④合理用药;⑤心理护理;⑥术后由于患者的体位不适常会加剧伤口的疼痛,因而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体位的护理。为了进一步说明护士疼痛教育的重要性,笔者特意做了一个关于护士对术后疼痛知识认识的调查研究。笔者分别选取接受与没接受过培训的护士各200名,回收已培训过的护士问卷192份,回收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问卷178份,为此,笔者分别从这两类问卷中随机选取170份做统计,以下表格是其调查结果。
  

  
4.2 患者疼痛教育:提高患者对疼痛及止痛药的认识,了解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期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4.3 镇痛选择:疼痛具有高度个体差异,从技术上我们尚难预知每一位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也几乎无法预测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个体需求。以下是笔者研究得出的一些主要参考因素:①镇痛对象;②镇痛途径;③镇痛药物。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临床表明,上述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患者的疼痛,但是术后疼痛问题目前依然普遍存在,因此笔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在对国内术后疼痛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的需要,制定适应我国自身的术后疼痛管理指南或标准,多学科合作的疼痛团队的建立也应是我国今后医院术后疼痛管理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推荐访问:术后 护理 疼痛 机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lingdaoshuzhibaogao/2019/0311/90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