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水压灌肠复发率【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叙职履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结论 超声检查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复位率高、安全性好,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超声;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
  
  Ultrasound guided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PANG Guo-fu,HE Shen-liu, LIN Zheng-yo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xing,Guangxi 53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for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infants with intussusception treated by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tussusception was 100%.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Conclusion Curative effects of hydrostatic enema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re satisfactor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safe.
  【Key words】 Ultrasound;Intussusception;Hydrostatic enema
  
  作者单位:538100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超声诊断本病准确,诊断明确后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男:女约为1.7:1;年龄5个月至4岁,平均(12.5±2.5)个月,其中5~12个月23例(72.6%),13个月至2岁6例(17.70%),2岁以上3例(9.7%)。发病至就诊时间1~46 h,平均(23.5±2.5)h。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30例次,呕吐拒食26例次,果酱样血便25例次,发热18例次,腹胀17例次,腹部包块30例次。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使用东芝SSA-325A B 超诊断仪,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为3.5 MHz,根据需要调节仪器增益、扫描深度等,以获得良好均匀度、对比度图像。对哭闹患儿使用镇静剂(鲁米那钠8 mg/kg),待患儿平静后检查,急诊患者随到随查。患儿取仰卧位,对腹部进行广泛的扫查,多切面沿结肠滑行至回盲部、肝曲、中腹部及脾曲处肠管。二维超声检查均在腹部探及肿块,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纵断面呈“套筒状”块影,具有上述典型特征者即可确诊为肠套叠。肿块最大6.5 cm×5.0 cm,最小为2.0 cm×1.5 cm。发现套叠部位后取长轴切面,观察、测量套入部长度、内容,取短轴切面测量鞘部及套入部直径,观察套入部肠壁水肿及血运状况。
  1.2.2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 本组治疗适应证为患儿病程不超过48 h,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中毒症状者。术前常规肌注镇静剂,如复方冬眠灵1 mg/(kg•次)或鲁米那钠8 mg/kg/次。患儿安静后取仰卧位,由家属配合固定体位,充分暴露会阴部,臀下垫一次性尿垫,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Foley前端,经肛门插人导尿管5~6 cm,向气囊内注入20~30 ml生理盐水。将T型管一端接Foley氏管,侧管接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一人固定患儿上身,一人用双手夹紧患儿臀部,以防肛管脱落;在超声监视下,用注射器将37℃~40℃的等渗盐水均速推人肠内。注水压力为6.6~12.0 kPa(50~90 mm Hg),注水量250~650 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水迅速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直至肠套部位,呈“半岛”征,随着注水量的增多,肠腔内压力随之升高,套入的肠管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退出,出现小肠内同一横断面的集合影,类似于一串葡萄或蜂窝状,小肠进水,复位成功。对于一次操作不能成功者,可先放出部分生理盐水,让患儿休息10~15 min后再重复上述过程2~3次;部分套人较紧者或者套入时间过长致回盲瓣水肿严重者,一般不易复位,此时可采用手法复位,即在超声的监视下用手按肠管走行轻轻推挤按揉肿块,以助复位。
  2 结果
  32例B超扫描显示“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并为超声监视水压灌肠复位所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32例患儿经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愈,复位成功率为100%,复位成功时注水量250~650 ml,平均(450±50)ml。复位成功时间5~30 min,平均(15.5±3.5)min。水压灌肠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患儿住院3~7 d,平均(4.5±1.5)d,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儿健康,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肠管无器质性改变为原发性,90%~95%由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或感染等引起[1]。也有学者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2]。肠套叠多数是单发的,也有多发性肠套叠,多为顺着肠蠕动方向套叠,极少数可逆蠕动方向套叠。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腹部阵发性绞痛,婴幼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果酱样血便、呕吐、腹胀、发热以及腹部肿块等;触诊可摸到上腹部“香肠状”硬块(套住的肠道)。腹部X 光可见肠梗阻现象。本病典型病例依靠临床表现及症状即可诊断,但发病早期或症状不典刑者临床诊断较困难;以往多采用X 线下空气或钡灌肠进行诊断,这样会给正处于发育成长期的婴幼儿带来一定危害。小儿肠套叠及时诊断尽早行水压灌肠是复位成功的关键,肠套叠的性质和时间长短与整复成功有密切联系;由于肠套叠形成后很少有自动复位者,套入部将持续前进而加重病情。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肠套叠声像图认识的提高,已使大部分患儿只需1 次超声检查既能确诊。因此超声对肠套叠可做到早期诊断,其诊断准确率几乎可达100%[6]。本组32例患儿均系超声诊断,并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所证实。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可选择X线或超声下的钡剂、水溶液、生理盐水和空气灌肠复位。目前认为其适应证为发病时间在24 h内,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无腹胀,无腹膜刺激征,B超示腹腔渗液不多[1-6]。禁忌证为发病时间超过48 h,患儿腹胀严重,一般情况差,有高热、脱水、休克等症状[4-6]。结合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以下优点:①是一种介入性、无损伤性治疗手段,使患儿避免了X线的损害,易为患儿家属接受;②B超监视下不仅可以横纵两个切面对肠套叠包块进行动态追踪,而且影像清晰,复位成功标准明确,一切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能即时、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③器材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只需要2名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即可完成操作过程,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作;④复位成功率高,本组患儿复位成功率达100%,使患儿避免了手术、麻醉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⑤用近体温的生理盐水灌肠,对肠道刺激小,减少痉挛,有助于复位和防治感染[6];⑥肠套叠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脱水,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同时通过结肠吸收,可起到一定的补液作用;⑦如果复位时发生肠穿孔,生理盐水对腹膜无刺激,而钡剂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死亡率高,空气可产生高腹压症,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比钡、空气灌肠更安全。所以,超声监视水压灌肠能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好,应作为基层医院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 肠梗阻诊断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8-329.
  [2] 吴恩惠.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6.
  [3] 戚庭月,孙红光. 小儿小肠型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0):1619-1621.
  [4] 金晔,徐斐燕.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2):146-148.
  [5] 杨艳红,项守奎,钱晓芹.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与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对比分析.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10):710-711.
  [6] 黄世林,詹利永,章功年,等. 超声分型诊断并引导不同水压治疗小儿肠套叠. 浙江医学, 2008,30(12): 1352-1354.

推荐访问:肠套叠 灌肠 水压 超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xuzhilvzhibaogao/2019/0411/685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