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费用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特点,以便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查阅我院7年间死亡病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死亡患者共有139例,死亡率3.85%,其中躯体疾病占较多81.1%,其次为猝死占10.1%。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及时诊治,慎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
  
  
  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对我院2001~2007年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3610例,其中死亡139例,死亡率3.85%。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 男87例,占62.6%。女52例,占37.4%,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0.81±13.06)岁,各年龄段死亡人数见表1。
  2.2 病史 病程≤10年37例,占26.6%,11~20年26例,占18.7%, 21~30年31例, 占22.3%, 31~40年35例,占25.2%,41~50年10例,占7.2%。
  2.3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单用氯丙嗪30例,合并其他药物24例,单用氯氮平31例,合并其他药物10例,单用奋乃静12例,合并其他药物3例;单用泰尔登10例,合并其他药物3例。
  2.4 住院时间:住院1年以内32例,占23.0%,住院2~5年40例,占28.8%,住院6~10年25例,占18.0%,住院11~20年20例,占14.4%,住院20年以上22例,占15.8%,其中民政收容患者89例,占64.0%,长期住院患者多系收容患者。
  2.5 死因 见表2。
  2.6 合并症 入院时有合并症的17例,其中冠心病6例,入院后出现合并症59例,其中肺结核23例,心肌缺血10例,贫血9例,肝硬化7例。
  3 讨论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为3.85%,40~49岁之间死亡率最高为25.2%,住院时间在5年以内的死亡率高,可能与收治对象为慢性精神病患者和老年精神病患者多有关。从分析中看躯体疾病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占81.1%。这类患者有的在发现症状时病情已相当危重,可能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患者处于镇静状态[1],不能及时准确反映自己的躯体状况,以致延误治疗;即使被医生发现,因收容对象或家庭经济困难而拒绝治疗,这也是死亡率增高的一个原因。在躯体疾病中死亡率最高依次为全身衰竭、肺结核、心血管疾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泰尔登为主。住院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加上有的饮食欠佳,逐渐引起电解质紊乱,因此作为精神科医生应熟悉内科知识,提高急救能力,同时对慢性精神患者应加强管理,注意饮食起居,增加营养及时控制疾病,对减少死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猝死是本组调查中居于第二的死因,有14例占10.1%,其中4例在入院前有冠心病史,入院1个月内发生猝死,年龄均55岁以上,其他10例入院时无躯体疾病,住院时间2~17年不等,年龄41 ~70岁。住院精神病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心跳持续加速,数年以后,随着患者年龄因素,特别是一些5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心脏应激性显著下降,一旦发生心肌危象,患者心脏已处于失代偿状态,往往来不及采取抢救措施,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2]。因此,有冠心病史及心肌缺血的患者,不宜使用氯氮平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老年患者避免大剂量用药,特别是大剂量合并用药。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应使用不良反应小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躯体情况,加强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合并症,对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沈渔�.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6.
  [2] 王震宁.精神病人心源性猝死23例报告.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7,30:128.

推荐访问:住院 精神病患者 死亡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408/636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