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肺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www.zhangdahai.com--其他演讲稿】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特点和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由于护理得当,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对慢性肺心病知识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心理负担,有助于其参与治疗和护理,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肺心病;护理;慢性疾病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临床上其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多变,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42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52.4±6.5)岁。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及其严重程度;观察有无心悸、胸闷、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2 休息与活动 让患者了解充分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代偿期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对于卧床患者应协助定时翻身、更换姿势,并保持舒适体位。依据患者的耐受能力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弛活动,如上肢交替前伸、握拳,下肢交替抬离床面,使肌肉保持紧张5 s后,松弛平放床上,鼓励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活动耐力,同时应减少体力消耗,指导患者采取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如站立时,背倚墙,使膈肌和胸廓松弛,全身放松;坐位时,凳高合适,两足正好平放在地,身体稍前倾,两手摆在双腿上或趴在小桌上,桌上放软枕,使患者胸椎与腰椎尽可能在一直线上。卧位时抬高床头,并略抬高床尾,使下肢关节轻度屈曲[2]。
  2.3 用药指导 肺心病的急性期治疗应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对快速利尿的呋塞米经静脉给药后要准确记录尿量,因本药有扩张静脉作用,需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的发生。应用强心剂时,由于患者长期吸氧,对强心剂耐受性差,易中毒,应密切观察心率;应用扩血管抗凝、呼吸兴奋剂时,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悉药物副作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2.4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其先深呼吸,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咳嗽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排痰,为患者翻身1次/2~3 h,2~3次/d拍背,肺部叩打能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同时也可减轻呼吸肌做功,减少氧耗,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痰剂或雾化吸入器湿化痰液易于咳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导管左右旋转,缓慢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 s,以免加重缺氧,引起心率失常,并在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和气味,必要时留取痰标本做好痰培养试验。
  2.5 预防肺性脑病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有意识障碍者,予床栏及约束带进行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 L/min,浓度在25%~29%,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每日吸氧至少15 h,氧疗时间达6个月以上,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60 mm Hg才能获得满意效果;给氧时宜采取鼻导管、鼻塞、面罩给氧,两侧鼻孔交替插管以保护鼻黏膜;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心悸、呕吐、震颤、惊厥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2.6 健康指导
  2.6.1 疾病知识指导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防止原发病的重要性,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防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坚持家庭氧疗等。
  2.6.2 增强抗病能力 加强饮食营养,保证机体康复的需要,病情缓解期应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6.3 定期门诊随访 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发现患者神志淡漠、嗜睡、躁动、口唇发绀加重等,均提示病情变化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
  2.7 心理护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长期治疗,易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陪伴患者,告诉患者目前的病情变化,用其能理解的词句和方式解释各种设备、治疗措施和护理操作,并采用非言语性沟通技巧,如抚摸、握住患者的手等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其恐惧,促进护患关系。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发病后恐惧、抑郁使病情加重,通过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干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5:56-57.
  [2] 尤黎明,孙国珍.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72.

推荐访问:肺心病 干预 护理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qitayanjianggao/2019/0408/6377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