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体会:创伤性休克补液原则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合理补液速度,总结其护理体会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运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对照组根据患者最初的休克情况设定补液速度,期间不更改;观察比较两组补液速度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抗休克较好有16例,复苏失败有1例,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94.1%;对照组抗休克较好有13例,复苏失败有4例,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7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X2=12.3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其疗效显著,能快速纠正休克,计算方法简便,可行性高,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补液速度;护理体会
   创伤后发生大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危险信号之一,伤后的24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患者的体温降低、低血容量、凝血障碍及酸中毒,均会引起恶性循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及时给予呼吸支持、纠酸、扩容及补液是抢救的关键。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合理补液速度,总结其护理体会与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4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26~67岁,平均年龄为41.5岁,锐器伤有10例,车祸伤有14例,高处坠落伤有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出汗、表情冷淡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运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对照组根据患者最初的休克情况设定补液速度,期间不更改;观察比较两组补液速度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急救护理如下:(1)安置患者:将患者安置为休克体位,将其下肢提高15~20°,躯干和头部抬高20~30°;(2)呼吸支持:彻底清除呼吸道与口腔内的分泌物及血块,维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口腔内置入口咽通气管,并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吸入的氧浓度为40~50%,出现呼衰或严重呼吸困难的,可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3)迅速扩容: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选择颈外静脉或健侧的上肢大静脉进16~18G的静脉留置针快速输液、输血抢救;(4)控制出血:针对合并骨折的患者给予夹板固定,伤口出血的患者采取清创缝合或者敷料加压包扎,若内脏合并出血并止血无效时,可在休克症状稍缓解时及时手术治疗;(5)纠酸:休克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依据病情的需要给予补充5%的NaCO3 碱性溶液;(6)改善心功能: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合并大量出血,导致新排减少,心率加快,动脉压降低,脉搏快而弱,适用洋地黄等制剂增强心肌收缩能力;(7)预防意外:对于情绪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密切留意其举动,床边加防护栏,避免从床上坠下。
  1.3 计算方法 通过对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表,并对其创伤的严重评分进行记录,34例患者的创伤严重评分均在15分或以上,符合重度的病情。然后采取以下公式计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S)=脉搏(P)÷收缩压(SBP),即S=P (次/min)/SBP(kPa),S的最大限值等于3,然后把S转换为补液的对应调节值R,并进行计算:补液速度V=R+B (B是一定值,单位为100ml/h),对应的转换关系为:(1)0.5<S<1.0时,R=S×10ml/h;(2)S=1.0时,R=S×100ml/h;(3)1.0<S<2.0时,R=2S×100ml/h;(4)S=2.0时,R=2S×100 ml/h;(5)S>2.0时,2×=2S×100 ml/h[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疗效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起始补液速度为400~1000ml/h的有9例,在1000ml/h以上的有8例,实行快速补液的时间在4.5h以内的有7例,在4~8h的有10例。观察组抗休克较好有16例,复苏失败有1例,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94.1%;对照组抗休克较好有13例,复苏失败有4例,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7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X2=12.3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及时给予呼吸支持、纠酸、扩容及补液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关键,其中补液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手段,本文采取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抗休克较好有16例,复苏失败有1例,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94.1%,可见此补液方式是科学可行的。
   另外,对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的护理及观察尤为重症,主要护理观察内容如下:(1)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隔15~30min测量一次,对于情况危重的患者可随时测量,动态监测心电变化;(2)密切留意患者皮肤、粘膜、表情、周围循环灌注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处理;(3)密切留意患者的尿量变化,若患者的尿量≥30ml,表明血容量基本补充,休克以缓解,可将输液速度减慢;(4)低体温是发生严重创伤后的患者并发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采用常规的复温法,同时改变调整复苏液的温度,以调节患者的体温,也就是将输液瓶放置在70~80?C的温水中,静置时间为2~4min,但注意不可在休克状态下采取热水袋进行体表的加温,以免烫伤;(5)给予动态观察测,由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多合并复合伤,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腹肌紧张等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患者的伤口渗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等情况,需要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时上报处理,并提前做好抢救的准备[2]。
   综上所述,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其疗效显著,能快速纠正休克,计算方法简便,可行性高,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爱珍,姜梅,王芝,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18(4):302-304
  [2] 祝滢,创份陛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1-352

推荐访问:创伤 急救 护理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19/0418/8283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