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

【www.zhangdahai.com--检讨书】

  [摘要]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查动脉血气、血凝及血黏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浆及全血黏滞度(高切、中切、低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PaCO2下降,PaO2增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COPD的高凝状态的改善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凝状态;血液检查
  [中图分类号] R9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06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长期缺氧,COPD患者血液具有高黏滞、高凝固、低抗凝等特点,血管内皮容易损害,肺内容易形成广泛微小动脉血栓[1],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改善COPD患者的高凝状态成为COPD晚期并发症肺心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本病30例,在改善高凝状态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本科COPD住院患者56例,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病、肝肾及出凝血疾病,按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诊断标准[2]和GOLD标准,56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FEV1% 为(47.6±5.7)%,属中、重度患者(Ⅱa及Ⅱb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2.1±10.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72.9±9.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吸氧、平喘、化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加用参麦注射液40 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10毫升相当于红参、麦冬各1 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不给予参麦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康宁288型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气;采用重庆产TH-A18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血指标,主要是血浆及全血黏度(包括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细胞比容(PCV)等指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PaCO2下降,PaO2增高(P0.05)。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发病率可达15%。由于缺血、缺氧,酸性产物堆积等因素使得COPD患者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细胞膜僵硬,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导致红细胞聚集、血黏度上升、血液黏滞、血管内皮受损,胶原组织激活血小板,血小板代谢产物TXAz合成增多,但纤溶系统凝血抑制物活性降低,TXA/PGI增大加速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及DIC。有报道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原位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达89.8%,其中细小动脉内血栓占80%[3],所以降低血黏度、改善血凝状态对COPD患者愈后关系重大。
  从本文资料可知,COPD治疗前各项指标就较正常人偏高,处于低氧、高凝状态,常规治疗(对照组)虽可降低血流变各项指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与加用参麦注射液均能使动脉氧分压升高,CO2降低,改善缺氧,但加用参麦注射液后低氧血症改善更为明显,这也说明参麦注射液对改善COPD患者缺氧疗效更胜一筹。
  本研究表明,COPD患者加用参麦注射液后全血黏度、D-二聚体、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注射液 病患者 状态 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jiantaoshu/2019/0418/837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