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与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七氟醚说明书

【www.zhangdahai.com--实习报告】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种药物对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60例鼓室成型术患者分别给予丙泊酚和七氟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躁动评分七氟醚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躁动发生率七氟醚组明显高于丙泊酚组。 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比较可明显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全身麻醉较常见的并发症,虽然苏醒期躁动通常为自限性,但可能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以及坠床,自行拔除各种引流管或气管导管,造成手术部位出血,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关于安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报道较多,而对七氟醚和丙泊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观察两种药物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随机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鼓室成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且均无长期酗酒,吸毒,滥用药物史及精神障碍病史。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 n=30)和七氟醚组(S组 n=30)。
  1.2 麻醉方法及监测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专用电极分别置于额前和耳前监测BIS。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2 mg,维库溴铵0.1~0.16 mg/kg,芬太尼3~4 μg/kg,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h),S组吸入0.8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七氟醚,两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镇痛及调节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根据术中需要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注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即刻P组停止泵注丙泊酚,S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吸入空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95%,肌力恢复时拔气管导管。
  1.3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监测麻醉前基础值,手术结束时,躁动发生时和躁动缓解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组的躁动评分。躁动评分可采用一个五点的分级来评估[1]:①睡眠;②清醒,安静;③激惹,哭闹;④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⑤严重躁动,定向障碍。如苏醒期躁动评分为5分并持续2 min以上给予咪达唑仑2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 t 检验,记数资料以实际发生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或四格表的费歇尔精确概率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P [2],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和安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0%~60%。地氟醚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药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报道不一,Welborom等报告地氟醚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5%,七氟醚是5%[3];Leman等观察七氟醚和地氟醚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是18%[4];Davis和Grundmann等报道的七氟醚和地氟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则为50%~80%[5]。
  本研究选择了60例择期行鼓室成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分别给予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结果显示躁动评分为(2.53±1.31)分,高于丙泊酚组(1.77±0.43)分。丙泊酚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吸入麻醉,其原因一方面是丙泊酚本身的镇静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中枢GABA及其受体发挥作用,同时丙泊酚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的释放,抑制双或多突触兴奋[6];另一方面丙泊酚可以有效地拮抗电休克和多种化学制剂诱发的癫痫发作[7-8]。丙泊酚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有时较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更有效,表明丙泊酚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9]。吸入麻醉术毕拔管后患者出现不自主的躁动是由于吸入麻醉药对迷走神经的抑制强于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因而会出现中枢兴奋,脑电图上易出现运动性活动发作,表现为四肢不自主运动,如果短时间内排出肺内较高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容易导致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更易诱发患者的不自主躁动。
  虽然研究证实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丙泊酚静脉麻醉高,但吸入麻醉维持具有麻醉深度易于控制,患者体动少,血压和心率更加平稳,而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吸入麻醉在苏醒期更加平稳舒适,二者各有优点。如果在工作中充分掌握它们的特点,利用各自的优点,会使麻醉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Welboron LG,Hannallah RS,Norden JM,et al.Comparison of emergnce and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sevoflurane desflurane and halothane in Pediatric ambulatory Patients.Anesth Analg,1996,83:917-920.
  [2] Mecca RS.Intern Anesth Clin,2001,29(2):54.
  [3] 王英伟,孙保木.七氟醚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及其预防.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16):190-192.
  [4] 张西京,胡文能,熊利哲,等.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0):919-921.
  [5] 邓立琴,丁凤兰,刘红.全身麻醉术后躁动225例分析.实用医药学杂志, 2006,22(2):165-167.
  [6] Lerman J,Davis PJ,Welbom LG,etal.Induction,recovery,and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sevoflurane in children undergoing ambulatory surgey.Anesthesiology,2004,84:1332-1340.
  [7] Aanonsen LM,LeiS,Wilcox GL.Excitatory amino acid receptors and nociceptive neurotransmission in rat spinal cord Pain,2003,41(3):309-321.
  [8] De Riu PL,Petruzzi V,Testa C,et al.Propofol anticonvulsant activity in experimental epileptic status.Anaesth,2002,69(2):177-181.
  [9] M ackezie SJ,Kapadia F,Grant IS.Propofol infusion for controlof status epileptiass.Anaesthesia,2000,45(12):1043-1045.

推荐访问:发生率 躁动 苏醒 麻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2019/0405/576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