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环节的安全隐患及对策】院前急救包括什么环节

【www.zhangdahai.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关键词】   院前急救环节;安全隐患;对策      作者单位: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急诊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疗的首发环节。 院前急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的逐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需求的日渐提高, 院前急救越来越多。由于其特殊性,复杂性,紧迫性,难以预料和避免的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医疗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如何消除院前急救医疗安全隐患,提高抢救成功率,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医护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并且需要在实践中得于完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急诊工作的经验,将在院前急救环节中常见的医疗纠纷隐患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讨论。它包括急救前,现场救护,转运等环节。
  1 安全隐患
  1.1 急救前环节安全隐患
  1.1.1 电话受理调度环节 急救电话不畅通、受理不及时;接听电话不仔细;接线员电话记录不详,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受伤人数等;指挥调度不恰当、派车不及时,从而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开展正确而有效的救治,贻误患者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 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司机对道路不熟或遇交通不畅,影响急救车行驶的速度,造成出诊到达时间延迟。
  1.1.3 急救设备及药品准备不充分 由于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没有更好地针对患者的病情准备抢救用物,或出诊人员在出发前未仔细检查,导致急救人员在现场无法及时采取对患者救治措施,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1.1.4 病情伤情判断有误 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伤病员评估不足,未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急救用品,到现场时再折返车内取用所需物品费时,造成救治延时。
  1.2 现场急救环节隐患
  1.2.1 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 在院前急救的患者中有5%~15%属于危重患者,其中5%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1]�。由于时间紧迫,病史不详,体检不详,辅助检查不完善,误诊、漏诊机率高。
  1.2.2 院前救治与操作的环境差,医患安全无保障,无菌条件受限,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护士只能执行口头医嘱,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
  1.2.3 急救药品、器械等准备不足 仪器设备故障, 客观上增加了急救安全的难度。
  1.2.4 急救技术不熟练, 不规范 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及时用药,或不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直接影响院前急救质量。
  1.2.5 现场急救措施不到位或不当 未能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开放气道,快速的气管插管,正确的除颤,或骨伤患者未及时止血包扎固定,造成途中颠簸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1.2.6 对重危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对病情的预见性不足 对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对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无预见性,未及时向陪伴或家属交代清楚,患者死亡引发纠纷。
  1.2.7 患者知情同意权未及时履行,实行告知义务后未及时签名 转运前随时存在病情变化,忙乱时忘记让家属签同意转运书,为医疗纠纷留下依据。
  1.2.8 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不到位 个体的差异背景、特殊的时间和环境、疾病的紧急状态等,让医患之间来不及沟通;对抢救的预后,患方毫无心理准备,一旦出现不满意的结果,必将引发医患纠纷��[2]�。
  1.2.9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不规范 医护人员忙于完成各项急救操作,来不及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导致病历记录不详细,记录时间与治疗时间不一致,忽略治疗过程转归预后等。
  1.3 转运环节安全隐患
  1.3.1 没有按急救原则转运患者 为了单位,部门利益,没有按就近,就急,就医院能力等原则转运。
  1.3.2 搬运及固定方法不正确、不规范 转运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对烦躁或骨伤的患者未妥善约束或固定, 运送时未拉起床栏,途中颠簸造成患者从担架上摔下以至造成继发伤、意外伤而加重了患者损伤;输液瓶固定不牢摔下打伤患者,下车时推车起落架未自动放下致患者摔伤。
  1.3.3 途中监护不严 因责任心不强,途中生命体征监测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有漏记、错记和涂改等),急救人员坐驾驶室或晕车对患者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1.3.4 急救设备或仪器性能不稳定 除颤仪不能充电,氧气装置不能正常供氧,监护仪失灵等,影响医生作出正确的评估,引发纠纷。
  1.3.5 与医院急诊室交接不清,患者病史、体征、诊断、治疗及交接时患者情况和时间等记录不详,未能给接诊医护人员签收。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观念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加强法律意识、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性。其次,组织各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并考核、组织参加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做到依法办事,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3]�。
  2.2 加强120急救电话管理 问清详细地址、附近著名建筑物、联系人、联系方式、患者年龄、大概病情,电话指导患者做必要的现场自救,注意对方电话号码,甄别真假,防骚扰;调度员必须准确记录来电时间、通知出车时间及出车时间以便事后查证;出诊医护人员迅速作出反应,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及时出诊。
  2.3 及时出诊 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急救意识,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服务理念, 将出诊的规章制度贯穿于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 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班的每个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出诊,根据“120”指挥中心发送出车通知单上提供的地址、电话,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保证出车路线正确,情况许可下,让患者家属在指定位置等候引导,避免寻找,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评估,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使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到达现可以快速、准确使用,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4 院前急救环境评测 医务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要迅速对周围环境做安全评估,尤其是车祸、塌方、中毒、凶杀等高危现场,剔除高危因素,避免患者二次损伤,保证医护人员安全。
  2.5 加强理论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定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等培训和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2.6 加强转运工作
  2.6.1 转送原则 原则上就近、就急、就医院能力相结合的同时,只要不是危急状况均尊重患者意愿,签字同意,送至患者自愿去的医院。如果把患者送至不自愿去的医院,一旦发生意外也容易引发纠纷。
  2.6.2 途中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要齐全、完整。如果病情危重,立即通知接收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2.6.3 搬运及固定方法要正确、规范。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急性心衰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呼衰患者必要时插管接气囊或呼吸机,防止窒息出现;怀疑脊髓损伤时,合适的固定,才移动,防止脊髓的再损伤。
  2.6.4 做好与医院急诊室交接工作。院前急救人员将病员转运至医疗机构后,要向医生交接病情,详细清楚把病情、已采用的救治措施进行交接,由相关人员做好签收记录,以保证急救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提高院后救治成功几率��[4]�。
  2.7 加强医患沟通。从目光、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着手,加强沟通,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恐惧、怀疑不满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提高抢救效率。�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内均存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医疗安全隐患而引发的各种医疗纠纷。作为急救医护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完善院前急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积极采取对策,防范院前急救中的医疗纠纷。采取这些应对措施对于预防院前急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质量,而且能达到维护患者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陆一鸣.急症与急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 将兴华.院前急救中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风险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2):832-833.
  [3] 易艳,黄素芳,文莉英.护理学杂志,2005,20(14):70.
  [4] 齐宜涛. 院前急救中应重视的细节问题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28-229.

推荐访问:安全隐患 急救 对策 环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huiji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17/801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