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畏寒反应15例报告】 血液透析低血压低温高渗透糖

【www.zhangdahai.com--销售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血液透析,透析液温度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次作为对照组;上调透析液温度至36℃行血液透析660例次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应用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畏寒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两组与既往1 800例次常温(37℃)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作一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畏寒反应明显减少(P[1-5]。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用低温血液透析,在预防低血压发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1 716例次低温(35℃和36℃)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畏寒反应1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费森尤斯4008S型透析机,F6透析器膜面积1.3�每周透析2~3次,血流量180~200 ml/min,室温18℃~20℃足部放置热水袋保暖。既往常温(37℃)血液透析1 800例中发生低血压716例,低血压发生率为39.77%;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中发生低血压109例,发生率为10.32%。低温(36℃)血液透析660例次发生低血压69例 ,发生率为10.45%。
  1.2 方法
  1.2.1 分组 选取我院低温(35℃)血液透析1 056例次作为对照组,透析液温度36℃行血液透析660例次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畏寒反应的次数及透析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作一比较。纳入标准,排除感染,过敏反应,低血压原因引起的畏寒或寒颤表现。
  1.2.2 监测指标 畏寒表现:自觉寒冷,皮肤发冷苍白,四肢冰凉,竖毛肌收缩(鸡皮疙瘩)或面色发绀,寒颤。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两组透析后相比,P[1]。我院地处山区,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及10月15日至11月15日(供暖气前和停暖气后)的近2个月间,室内温度最低,一般在12℃~14℃,经用空调使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由于大多数透析患者透析前体温偏低,并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在应用低温透析治疗30 min后,对照组(35℃)1 056例患者中,13例发生不同程度畏寒反应,其中1例出现四肢冰凉、寒颤症状,观察组(36℃)660例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轻度畏寒反应(自觉寒冷、竖毛肌收缩)。与对照组相比畏寒反应发生率下降3.1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本组观察发现,在应用低温透析时,热量的丢失总量与环境温度及透析液温度相关。透析过程中室内温度在18℃~20℃维持,使患者暴露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增加,致热量丢失,体温下降,再者由于大多数透析患者存在着低体温[1],应用低温(35℃)透析时大量低温血液不断循环流回体内,降低了机体深部和外周体温,使体温进一步下降。据资料记载:低体温刺激冷敏神经元兴奋,经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患者感到发冷和恶寒[3],本组病例观察与报道轻度低温(34℃~36℃)会引起寒颤[4]相符。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透析后比透析前体温平均下降0.23℃,观察组透析后比透析前体温平均上升0.18℃。透析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平均升高0.41℃(P[1]不一致。
  据报道,冷透析液对血压的影响是通过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使血管收缩和末梢血管阻力增加[1],使血压升高,我院观察既往常规(37℃)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9.77%(716/1800),对照组(35℃)在应用低温血液透析过程中比常温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下降29.45%,观察组(36℃)比常温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下降29.32%。本组观察表2所示:对照组与观察组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压比透析前均有所下降,(P[1]有关。经本组观察数据显示:两种透析液温度(35℃和36℃),均可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低温透析可致心率增加[1]。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透析前心率比较(P>0.05),透析后心率均有增加,对照组比观察组增加2.05次/min(P[5]。根据我院观察结果在室温18℃~20℃时应用低温透析,为减少畏寒反应的发生,采用调高透析液温度至36℃,尤其是对于老年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经上调透析液温度,明显减少了畏寒反应发作次数和发作强度。尽管个别患者在最初的透析过程中感觉有些冷,但低温透析治疗能够保持平稳延续,与报道一致[6]。
  怎样减少和避免低温透析中畏寒反应的发生,透析时回血温度的个体化是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组室温在18℃~20℃时应用低温透析,液温设定在36℃,并积极采取保暖措施,以减少畏寒不适反应的发生,避免因低温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畏寒反应的发生可能还与年龄、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由于样本量有限,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观察及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2):49,177-179.
  2 朱文玉,曲瑞瑶.人体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2):155.
  3 和瑞芝,王家富,陈命家.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256.
  4 徐斌,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肾衰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1,3(2):196.
  5 于仲元.血液净化.现代出版社,1994,11(2):296,478.
  6 赵学伟,周伟,张智敏,等.可调性透析液温度与盐浓度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干预评价.中国血液净化,2005,4(8):44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透析 低温 过程中 血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xiaoshou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03/537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