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面散热敷乳突穴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32例疗效观察

【www.zhangdahai.com--销售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观察温面散热敷乳突穴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编号,奇数号为温面散治疗组,偶数组为针灸对照组。就诊时及治疗3月后,分别由本院神经科与针灸科医师进行H-B分级及面神经功能评分,2组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H-B分级以及面瘫评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32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对照组32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K(P<0.05)。结论:温面散热敷乳突穴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方便价廉。
  关键词:温面散;中药热敷;乳突穴;难治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09-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s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多由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水肿和脱髓鞘病,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伴(或不伴有)乳突区的疼痛。一般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Ⅱ-Ⅳ级面瘫,在1~2月内可望恢复或痊愈,但部分V-Ⅵ级的面瘫,2月内难以恢复或好转,称之为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温面散热敷乳突穴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本院2006年4月~2007年2月的门诊患者。按就诊时间依次编号,奇数号为治疗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4.2±3.5)岁,病程平均为(85.2±4.3)天;病位在左侧14例,右侧18例;其中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5.74±4.2)岁,病程平均为(83.74±5.2)天;病在左侧17例,右侧15例;其中高血压病18例,2型糖尿病13例,冠心病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位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诊断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病程在2月以上;(3)定位在面神经管内或面神经管外;(4)根据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确定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V-Ⅵ级的面神经麻痹患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如完成指定疗程,可能会引起局部色素沉着或皮肤过敏等问题。
  1.3 排除标准 (1)疗程在2月以内;(2)定位在核性瘫、桥小脑角瘫;(3)继发肿瘤,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患者;(4)不能完成规定疗程或资料不全者;(5)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凰每次口服20mg,每日3次;地巴唑每次口服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每次肌注0.5mg,每日1次以及对症治疗。
  2.2 对照组 加用针灸治疗,取患侧翳风、颊车、四白、下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留针30min,采用电针轻刺激,每日1次,1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
  2.3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面散热敷患侧乳突穴。根据中医辨证选用白附子、僵蚕、全蝎、桂枝、香白芷等5味药等份,加冰片少许,研为极细末,用酒及氮酮等份调匀成糊状,装棕色罐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侧乳突穴处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取生药5g,均匀涂于纸胶布中央,酒精灯加热贴于思侧乳突穴,每日1次,1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者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2组临床疗效比较以及就诊时与就诊3月后结果比较,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H-B分级达Ⅰ级,面神经功能评分100分,面神经支配的所有功能正常;显效:H-B分级达Ⅱ级,面神经功能评分在75分以上,不足100分,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抬额、皱眉良好,闭目尚可,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有效:H-B分级Ⅳ-Ⅵ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面神经功能评分在75~50分之间,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抬额、皱眉轻至中度运动,用力可闭目,口角左右轻度下垂;无效:经3个月治疗后仍停留在H-B分级Ⅳ级以上,面神经功能评分在50分以下,可见明显的面神经瘫痪。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2.2 2组间治疗前后H-B分级以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就诊时2组H-B分级以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就诊时2组比较#P>0.05;治疗后2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真P<0.05
  3.2.3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经用酒精棉球擦洗,1周内基本消失。全部病例未出现过敏反应。
  
  4 讨论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口僻”之范畴,《诸病源候论》云:“偏风,是受风于夹口之筋也。”发病之初,缘因正虚体弱,脉络空虚,风寒入侵,痹阻头面经络所致。其邪去正盛,病可获愈;若迁延日久,风、寒、痰、瘀壅结,阻遏经气,面部经络肌肉失之于濡养,病情顽固,治疗棘手。治宜温经散寒、祛风化痰、活血祛瘀为法。温面散中用桂枝为君,通阳化气、温经散寒;白附子辛温为臣,走头面经络,祛风化痰;僵蚕、全蝎辛平为使,祛风通络;香白芷辛温,引药人经,芳香走窜,擅走头面经络。诸药为末,借助酒之辛味、冰片之芳香,更加透皮吸收剂,加热贴敷乳突穴(面神经管出颅之处),共奏温经化痰、祛风通络之功,使风、寒、痰、瘀得祛,症状自除。
  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预后较差。其病理改变是由于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缺血、水肿、受压,继而神经变性所致。本课题组选用温面散加热贴敷乳突穴,使药力直达病所。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有抗炎、扩张皮肤血管等作用,白附子、僵蚕、全蝎、桂枝具有镇静抗惊厥,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之芳香、酒精及透皮吸收剂有助于药物吸收。笔者认为温面散具有改善面神经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等作用。目前药理、毒理及皮肤刺激实验正在进行中。
  本研究表明:温面散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而且优于针灸组。

推荐访问:面神经 疗效 麻痹 散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xiaoshou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23/9102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