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肝与衰老:肝衰老会怎么样

【www.zhangdahai.com--福利民政公文】

  关键词:肝;衰老;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13-03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或病理过程,人至老年气血渐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或已不能维持平衡,产生阴或阳的偏盛偏衰,出现白发增多、体力下降、视听嗅味触等感觉能力下降及智力衰退、性格改变等表现,易出现中风、眩晕、震颤等老年多发病,其他疾病在老年期也大多呈现易发及加重的趋势,而疾病的发生又可提早或加速衰老的进程。在传统认识中,中医多从先天之本肾脏与后天之本脾脏功能的失常来说明衰老的过程,但用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论来研究衰老的这些变化,探究衰老的机理,可以发现肝与之关系也非常密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亦有“人生……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的记载。从这些论述知道,在《内经》时代的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肝与衰老有密切的联系。
  在藏象学说中,肝五行属木,五季应春,五气应风,五化应生,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主动主升,《内经》将其称为“将军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罢极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具有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下分述其与衰老的关系。
  
  1 肝主疏泄与衰老
  
  1,1 疏泄气机与衰老 肝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即气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啼号无泪,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无声而蝉鸣,吃食口干,寐则涎溢,溲不利而自遗,便不通而或泄,昼则对人嗑睡,夜则独卧惶惶”,这些老态的出现均有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失常的原因,说明衰老发生之时,肝的调畅气机维持其升降出入正常的功能失调。人至老年脏腑功能衰退则疏泄不及,可致气机不畅,《内经》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升化收藏。”说明气机运动的正常与否关系到人的生死。《子华子・北宫意问》认为“营卫之行无失厥常……能长生而不敝”,而“脏腑之伏也,血气之留也,空窍之塞也,关鬲之碍也”则能产生疾病。疾病的发生在老年期与衰老有互相加强之势。营卫之行赖于气机的正常,而血气之留则因于气机不畅,由此可导致临床上中老年人瘕积一病的发生。
  不单是营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代谢亦赖肝之调畅气机作用得以正常进行。如消渴是中老年人多发病,该病的发生与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而致肝失疏泄密切相关,如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认为“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在《四圣心源・消渴》中则较详细地说明“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风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从而导致阴虚火旺的消渴病的发生。若肝之疏泄不及,三焦水道通调受阻则可形成癃闭,《灵枢・经脉》中有“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闭癃。”
  肝疏泄气机又可促进脾胃之气升降,进而对脾胃的运化功能起到促进作用,此即所谓“土得木而达”,而人在“六十岁后,阴阳俱虚,惟藉谷气以助元气”(清・王燕昌《王氏医存》)。若肝之疏泄正常,则后天之本能更有效地腐熟运化水谷以生气血,从而能够健康长寿。
  1,2 调畅情志与衰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血运行正常有序则情志舒畅,因此,情志活动虽属于心主神明的功能,但其调畅则赖肝木条达舒畅的疏泄功能。而情志的舒畅与否,则关乎于健康长寿,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的“真人……独立守神……至人……淳德全道……去世离俗,圣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这些养生大法,就已经涉及了调摄情志以求长生的内容,后世在调摄精神节制喜怒七情以保生的理论上又有论述及发挥,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中就载有“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汲汲于所欲,勿眷眷怀忿恨”的告诫,认为此“皆损寿命”,并进一步提出了“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愁、少乐、少喜、少怒”的养生方法。长期的养生经验和医疗经验以及现代的临床研究、社会调查等多方面的资料均已证明,良好的情志状态利于长寿健康,并已为人们普遍认可,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增加的现代社会,情志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更为突出。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易发生情志方面的异常甚或疾病,如产生老年人的性格异常及老年性精神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年期现象。更年期是老年前期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其间由于人体内的气血阴阳的平衡失常而产生各种功能的变化,出现或轻或重的情志异常、眩晕、失眠等症状,肝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作用对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此阶段,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不发生上述症状或仅有十分轻微的表现;反之,若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上述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并且较为严重,情志的调畅对于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情志调畅意和志达则健康无病利于长寿,否则,精神抑郁不畅或七情或度皆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影响健康。若疏泄不及郁损肾阳还可产生精神性阳痿,老年期对性能力失去信心可致本病的发生。
  1,3 肝风与衰老 肝与五气中的风相应,其疏泄太过与不及均可致风病的发生。若暴怒或阴液亏虚,肝之疏泄太过则肝阳暴张气血运行逆乱、内风夹痰火横窜经脉蒙蔽心窍发为中风,若肝气虚疏泄不及则又可发生血滞气郁化火、火盛伤阴的中风。风病以眩麻抽颤为其特征,肝疏泄失职不仅可致中风重症,还可见眩晕一症。肝之疏泄太过,肝阳上扰清窍又可致眩晕的形成,若疏泄不及或生血气的功能失常(《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清窍失养也可导致眩晕的发生,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眩晕之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本病的发生,又加速了衰老的发生过程。
  
  2 肝藏血与衰老
  
  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不但使肝脏本身得到濡养,体现出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还使全身各脏腑组织得到濡养,并在其疏泄的功能作用下,达到藏血与调节血量两个功能的协调统一,从而使血液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量濡养适当的脏腑组织,维持人体整体的供需平衡,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即“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受血而能视”,若肝之藏血不足,魂失所养,则可产生卧寐不安、多梦易惊的症状,与上述之老年征象中的“夜则独卧惶惶”有相类之处,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所载的“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的老年征象,也以气血衰少为主要原因。肝之藏血不足,不濡五脏,则全身功能活动皆可受其影响。这都说明肝藏血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衰老过程也有密切关系。
  
  3 筋、目与衰老
  
  肝在五体合筋,肝不藏血,筋失濡养,则出现筋挛、抽搐、震颤、无力、不耐劳等病症,若肝气虚,筋失温养,亦能出现无力、不耐劳的症状,老年人由于肝血失充,筋失濡养,或肝气虚,筋失温养,故出现手足不利甚或抖动难以持物、体力下降等表现。《素问・痿论》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和“人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筋痿者,生于肝使于内也”的记载,这说明老年期的多见症状筋痿与主筋的肝之间有密切联系。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目的正常视觉功能靠肝血的濡养。老年期肝藏血的功能减退故致视力下降,并可发生老视、圆翳内障等目疾。若情志过伤肝失疏泄,郁火上逆还可致绿风内障等目疾。
  
  4 小结
  
  健康与疾病并无确切的界限,在病邪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影响除产生疾病外,还可能使人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此时,正邪相持,虽不发病但也不能认为是一种健康状况,并且,这种状态的持续必然损耗人体的正气,不利于健康长寿,特别在老年期,由于人体气血渐衰正气亏虚,对人体影响更为严重。所以,为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驱除这些病邪以纠正这种中间状态。从这个角度考虑,各种病邪同时也是致衰原因。肝的生理功能与多种老年病或老年多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又与老年期的多种生理变化具有因果联系,故笔者认为肝与衰老关系密切,养生延缓衰老应不忘考虑肝的作用。

推荐访问:衰老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minzhenggongwen/2019/0423/9039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