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前兆有哪些症状 [浙江省某区性传播性疾病患病率的调查]

【www.zhangdahai.com--教育公文写作】

  我国自80年代以来,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一些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其形势尤为严重[1],而浙江省是全国性病高发省份之一[2]。为了及时了解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趋势并对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对2004至2007年浙江省某区性传播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来源
  性病患病资料来自浙江省某区性病疫情月(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当地统计局,2004至2007年当地人口数分别为1150682、1169739、1185761和 1199415人。
  2方法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性病种类、患病人数、性别和年龄,分别计算每年的平均患病率、平均患病年龄和性别比。
  3结果
  3.1患病人数和患病率
  2004年至2007年浙江省某区性传播疾病患病人数分别为5656、4232、5567和5983例,4年平均5359例;患病率分别为4.92 ‰、3.62 ‰、4.69 ‰和4.99 ‰,平均为4.56‰。(见表1)
  3.2病人年龄
  2004年至2007年性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3.50、33.49、35.84和34.98岁,平均为34.41岁。(见表1)
  3.3病人性别
  2004至2007年男性病例分别为2846、2013、2125和2455例,平均为2359例;男性患病率分别为2.47 ‰、1.72 ‰、1.79 ‰和2.05 ‰,平均为2.01 ‰。女性病例分别为2810、2219、3442和3528例,平均3000例;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45 ‰、1.90 ‰、2.90 ‰和2.94 ‰,平均为2.55 ‰。按平均患病率计算,男女性别比为1:1.27。(见表1)
  3.4性病种类
  2004至2007年期间,该区的性病主要有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和艾滋病。2007年的患病率分别为2.42 ‰、0.94 ‰、0.78 ‰、0.73 ‰、0.11 ‰和0.01 ‰。(见表2)
  
  
  4讨论
  4.1国内及其他地区性病流行的报道
  目前全国的性病流行情况十分严峻。2003年全国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年均患病率为0.57‰,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1.43:1[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居前四位的是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且因为地区差异较大,各地的性病流行特点也有不同。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2002至2005年年均患病率为1.61‰,除外患病率逐年增高,男女性别比也有所变化,为0.9:1[6],同时疾病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至2005年患病率居前四位的是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
  4.2该区性病流行特点
  2004至2007年浙江省某区性传播疾病发病情况分析显示,该区性病流行具有下列特点:①年患病率略有增高,从2004年的4.92 ‰到2007年增至4.99 ‰。②病人年龄有年轻化倾向。虽然2004年平均年龄为33.5岁,2007年为34.98岁,鉴于老病人年龄的增长,实际新发病人的年龄应该下降。根据年龄分布资料来看,性活跃人群的性病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③性别比所示,女性病人多于男性,而且女性病例逐年增多,男女性别比逐年下降。这可能与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积极主动求医而得到诊断有关。④性病种类主要有6种。2007年患病率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梅毒、尖锐湿疣和淋病,其中淋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淋病起病急、易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有关,另外,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规范, 缩短了淋病的传染期, 使淋病发病率下降[3] 。梅毒的病人数逐年几乎是成倍增长,由2004年的299例,增至2007年的1123例,究其原因,可能是梅毒病程持续时间长, 临床表现复杂, 显发症状与潜伏状态可交替出现,使得传染源较难控制[4] ;另外流动人口的不确定性和医务人员性病报告意识的增强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形势不容乐观,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患者2004至2007每年都有报告,至2007年突然明显增多。
  4.3性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性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不洁性行为、间接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吸毒、同性恋等。本次调查中,因涉及到个人隐私,无法得到相关资料,因此结果并不能反映出传播途径的分布特点。但根据不同性病的患病率和主要传播途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检工作,特别是患病率最高的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和梅毒更要加强监测;强化全社会的健康道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的切断性病的传播途径;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形成专业与基层相结合的防治网络,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性病流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中波. 我国的性病流行状态及其分析[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6,2:49-53.
  [2] 龚向东、 叶顺章、张国成, 等. 2000 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7 (3) : 131-134.
  [3]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 1999 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 (3):129-132.
  [4] 王钊、吴明江. 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64-65.
  [5] 秦倩倩、朱昊、张丽芬,等. 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2004,19(10):381-383.
  [6] 张惠芬、王良友,2002-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2007,22(4):231-232.

推荐访问:某区 浙江省 性疾病 患病率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yugongwenxiezuo/2019/0315/140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