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_肩周炎局部发热

【www.zhangdahai.com--学校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后溪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左肩28例,右肩47例,双侧发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先给予针刺肩 、肩贞、肩 、天宗、曲池等穴,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继予针刺患侧后溪穴,直刺0.8寸,外劳宫穴手背斜刺进针0.5寸,行快速提插捻转之针法,使之迅速得气,间歇3~5 min行针1次,中强刺激,留针15~2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做患侧肩关节旋前、旋后活动,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观察两个疗程。
  2.2对照组对照组不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亦不做运动,仅局部针刺、拔火罐,余同治疗组。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2]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内外旋>60°;显效:肩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前屈120°~150°,外展90°~120°,后伸30°~45°,内外旋45°~60°;好转:肩痛减轻,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大,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症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表1)。
  4讨论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临床特征为肩臂疼痛和活动受限,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是一种多部位,多滑囊的病变[3]。多发生于中老年,其发病多与长期劳损、外伤、受寒有关。肩周炎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三气入侵腠理,凝滞经络而为病。寒主收引,湿留关节,风邪侵上,故现上肢疼痛不能抬举之象。法当通经活络、畅通气血,使寒湿去、风邪化,则痹痛自除,此通则不痛之理也。方用局部与循经远取为原则,选手三阳经穴为主,配手太阴经穴为辅,远近并举而取效。
  后溪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以舒筋利窍的作用较为突出。能疏通手指、肘肩部、头颈部的经气。针刺后溪穴后,辅以关节旋前、旋后运动,可以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通利经气,促使局部粘连组织松解,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4]。外劳宫穴属经外奇穴,位于左手背第2、3掌骨间掌关后0.5寸凹陷处,《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根据标本根结和气衡的理论,四肢为根、为本,躯干为结、为标,脉气上下,内外相应,内脏、头身、肢节密切联系。因此,针刺外劳宫穴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时远刺与近刺相结合,更能提高临床疗效[5]。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针刺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从痊愈率来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治疗肩周炎采用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配合患侧肩关节运动,可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易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10.
  [3]洪杰,王苑彭,刘延男,等.肩周炎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4]陈银海,赖蕴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综合评定[J].中医康复,2000,15(1):12-14.
  [5]陈宝珠.外劳宫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3,10(4):50-51.
  (收稿日期:2010-01-08)

推荐访问:后溪 肩周炎 针刺 局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xuexiaogongzuojihua/2019/0324/324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