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民间医药现状调查 民间医药现状及

【www.zhangdahai.com--学校管理公文】

  摘 要:通过调查分析,怒族民间医药受生存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依托生物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就地取材。而人文社会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状况下,无文字记载,只能言传口授。怒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就有了一定局限性。因此挖掘、整理其民间医药资源从多角度入手,以怒族宗教人士、长者、药商、民间医生等深入调查其对民间医药的认识(包括当地特用的民间医疗技术、药物加工技术、动物药、草药、矿物药)。
  关键词:怒族医药;现状调查;民间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37-03
  
  根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课题技术方案要求,结合前期研究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同时为能全面了解怒族民族医药发展历史沿革、常用的医技医法、对于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的认识、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和秘方等,以座谈、访谈、专访等形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福贡县等地开展相关实地调研工作,现将此次调研过程相关情况与建议等作初步阐述。
  1 怒族基本情况
  1.1 人口及居住情况 总人口怒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云南省境内共有2.77万人,占怒族的96.45%。另外,怒族人口在云南境外地区集聚地均不足100人。怒族有自己的语言,四个支系分别使用四种不同的语言。这四种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语支未定。其中,怒苏语、若柔语和彝语支语言相近,并有一些词根相同的词汇;而阿龙语和阿怒语与彝语支语言相去甚远,有类似景颇语的特点。尤其是阿龙语和独龙语基本相通,是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方言。许多怒族人除了本民族语言外,分别都能说傈僳语、汉语、藏语和白语。无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怒族于唐朝就已存在,主要居住在“怒江”“澜沧江”流域,是这两江两岸最古老的民族。”其逐渐迁徒到兰坪县境内的澜沧江两岸[1]。最后又进入怒江地区。至今分布在丽江县所属的九河乡、剑川北部及兰坪一带,其村名保留有早期怒族先民居住过的痕迹,如丽江县九河乡的“龙邑”、“大格拉”、“小格拉”;剑川县的“堂朗”村;兰坪县的“弥洛衣”、“恩照”村等,都是历史上怒族先民居住过的村寨名称。而贡山北部的怒族则在一千多年前就繁衍生息在那里,其语言、习俗和传说皆与独龙族有极为密切的亲近关系。怒族共分为四个支系,“若柔”、“诺苏”、“阿怒”、“阿龙”。以贡山县、兰坪县等地较有代表性。
  1.2 居住情况 怒族地区群山绵绵,山高谷深[2]。怒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黄断山脉谷地,属低纬地区。加之,这里的相对温差太大,形成了集北热带至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于一谷,从总体上看,怒江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降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气候类型从谷底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其气候类型的具体情况是河谷南亚热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寒带等在此都有分布。每当阳春三月,山巅的白雪还未消融,江边河谷地带却早已是鸟语花香,蜂蝶纷飞了。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山峰的积雪期均达7个月左右,它们为怒江提供了不绝的水源。由于怒族多集中在海拔为1500 m~2000 m的坡地上,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空气湿度太大,使怒族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特殊的地理特点及气候类型又影响着怒族的民居、饮食、服饰文化等诸方面。
  1.3 文化情况 怒族没有文字,本民族的诗歌、曲调、传说、故事等均靠口口相传一代代延续下来。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事情发生时以原始的刻木、结绳方式来作记录。50年代以来。怒族地区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以上述原始方式记事的情况有了改变。根据目前情况,本课题组初步确定在福贡、贡山县集中调查怒族医药状况。怒族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 怒族社会形态接近于原始部落社会
  2 怒族医药现状
  2.1 怒族医药人员及其行医现状 目前在怒族聚集的乡村均有乡村医生,或者怒族民间医药人员。祖传从事怒族民间医药较少。本文主要对怒江州贡山县境内怒族居住的乡村展开调查;贡山县有茨开镇和独龙江、丙中洛、捧当、普拉底等4个乡,一个镇。重点对丙中洛乡、捧打乡的4位怒族民间医生进行调查;怒族民间医生李汉良55岁(世传三代),居住丙中洛乡双拉村。2002年被评为云南省民间艺人,初中学历,信仰天主教。个人采药占70%,购药饮片占30%,当地药材,由海拔1000 m~5500 m地带采用。有少量诊疗记录。对风湿病胆结石等有治疗经验。有从西藏、六库、兰坪的患者来诊;孔学华38岁(家传),居住捧打乡迪麻洛村。每天接诊2~3例,对接骨、风湿病,胆囊炎有治疗经验;王文胜(赤脚医生)60岁,行医33年,居住捧打乡迪麻洛村。信仰天主教。对接骨、风湿病有治疗经验,有多个接骨经验方。能应用针灸、推拿医疗技术治病,药物多用当地药材,由海拔1000 m~5500 m地带采药;彭恩光67岁(世传六代),居住捧打乡迪麻洛村。信仰天主教、原始宗教。其祖上对原始宗教有涉及,常有怒、独龙、傈僳、藏族同胞来看病。对治疗骨折、跌打劳伤、风湿病,胃肠系疾病,肺病、感冒,毒蛇咬伤均有治疗经验。通过手诊辅助诊病,对治疗脑膜炎的当地药材,有特殊的炮制加工方法。药物多用当地药材,由海拔1000 m~5500 m地带采药。祖上曾有手诊诊病医书,未见文字;通过对4位怒族民间医生专访谈话整理,发现他们提供了可靠、详实的怒族民间资料。譬如:对骨折、跌打劳伤怒族民间医药均有医技方法和治疗药物。对风湿病,胃肠系疾病,肺病、感冒,毒蛇咬伤等怒族民间医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民间医生均以采用当地中草药为主(海拔1100 m~5500 m的范围)。怒族民间医生表示其有本民族的针灸方法(未见实例及文献记载)。彭恩光怒族民间医生还有手诊诊病方法,但无文献,仅靠口授。有一种特别传统药材的炮制方法,无文献记载。经座谈与访谈初步发现了怒族民间医药的医药诊疗活动状况。
  2.2 怒族医药的历史及现状 为了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生息繁衍,怒族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通过生产实践和文化积淀、文化交流等方式逐渐认识了许多药用植物。因为没有文字,怒族医药至今没有形成完整医疗体系,在用药经验上结合了傈僳族医药、独龙族医药、藏医药、白族医药、汉族医药、纳西医药的特点。怒族战胜病魔的经验和知识主要是通过言传口授方式流传下来,总的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实践应用阶段,尚未上升成为自己的医药学理论,属于继续发展和渐进系统化的民族医药。巫术的存在以及巫师参与治病活动,成为怒族医药经验积累阶段的突出特点,如:“米亚楼”和“禹古苏”用占卜生老病死,民间残留的五毒降头之术用于精神调控。
  怒江是药材王国桂冠上的宝石,由于怒族的生存环境极为艰苦,怒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传统医药知识,尤其是通过生产实践和文化积淀、文化交流逐渐认识了许多药用植物。怒族虽有自己的语言,但其文字极为简单,通过调查,怒族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药体系,许多药物仅靠单方使用,少量发展了复方。但是,怒族长期利用当地草药为人畜治病,积累了丰富的药用植物知识,有些药物还用来同外界进行交换,以换取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传统草药至今仍是怒族聚居区居民所使用的主要药物,并有少数药用植物被人工栽培。怒族同胞还长期利用当地草药、动物药为人畜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知识,但许多药物仅单独使用,少用复方,其常用的药物有如茯苓,怒族既用它作为治疗疾病的常用药,又用它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品。布斗(藏鼠兔)用于治疗疟疾。
  2.3 怒族医药的特色
  2.3.1 怒族医与药的基本情况 怒族的药用资源大部分围绕高黎贡山及怒江大峡谷其种类繁多[3~4],许多药用植物为当地的少数民族认知、采集、应用并作为部族间的交换物品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对该地区民族的生存与繁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的深入,高黎贡山的生药资源已经逐步走向了外界,各少数民族通过对外的药材贸易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不仅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而且还加深了对外的交流与沟通,丰富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怒族民间医药主要依托生物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就地取材。而人文社会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状况下,无文字记载,只能言传口授。通过对文献与实地调查初步整理发现怒族民间医生对骨折、风湿疾病有其治疗的的特长,是其适应生存环境所必需手段。有关于怒族民间医药的方法和技术与传统中医药、其他民族医药相互交流、融合而成的民间方法和技术。
  2.3.2 怒族食药共用的保健特色 漆油茶系怒族所喜爱的饮品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将茶叶放在锅中干焙至黄色后,再将开水倒入锅中煮一下。接着将锅中的茶与水一同倒进一个篾编的勺状的器皿中将茶叶滤出。把茶水在两个罐反复倒上几次后,再将茶水与漆油、核桃仁末、芝麻仁、盐等一同放在一个竹筒中反复搅拌一阵后即可倒入杯中畅饮。漆油茶具有止痰化瘀,提神醒目,治疗风湿的功效。
  斜拉汉语意砂罐醉鸡。原料:嫩母鸡、食盐、姜片葱白段、白酒、漆油。其制作方法是:(1)将鸡宰杀放血,烫水去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按就餐人数人均1块下料;(2)锅上水烧热,倒入漆油,至六成热时下鸡块爆炒至鸡块呈金黄色,把鸡肉和漆油一同倒入砂罐内,加盐、葱段、姜片、白酒,盖上碗,碗内注入冷水,用面糊封严罐口,置于小火上焖2 h左右即可。此菜以酒代水,酒味醇厚异香,鸡肉脆嫩味鲜,滋补健身,有治疗风湿、妇科等病的功效。
  怒族还认为,酒是神仙赐给人的绝妙饮料,仙人赐给怒族人民3样食品:“挫确”(醋酒)、“挫辣”(烧酒)、“挫仁”(包谷花),3种食品中就有两种是酒。怒族人平时嗜好喝酒,认为长期喝酒可以祛除疾病、滋补健身。而利用怒族传统方法酿制的“咕嘟酒”,不仅是怒族接待贵宾的上品,而且被广泛用于治疗肌无力、肌萎缩,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3 怒族医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通过上述文献及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怒族民间医药有独特的渊源和存在方式,应从多角度考察研究其对怒族医药的渊源和发展的可靠性。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怒族的文化思想受汉族、纳西、傈僳、阿昌、藏族、白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影响,同时清末时还受到外国文化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其生存意识和防病治病的思想受到多元化的冲击和影响。其原始民间医药学具有多元性特征,要深入研究怒族民间医药必须融合民族文化与医药的研究,依据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挖掘整理怒族医药的真谛。怒族有语言,无文字,其怒族医药及多元文化的急需抢救整理、传承发展。
  通过调查分析,怒族民间医药受生存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依托生物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就地取材。而人文社会在地理环境言相对封闭的状况下,无文字记载,只能言传口授。怒族民间医药的传承就有了一定局限性。因此挖掘、整理其民间医药资源从多角度入手,以怒族宗教人士、长者、药商、民间医生等深入调查其对民间医药的认识(包括当地特用的民间医疗技术、药物加工技术、动物药、草药、矿物药)。
  怒族民间药膳是一具有特殊作用的民间食物保健,其针对怒江地区生存环境而形成的。开发研究斜拉、漆油茶等比较有代表性食品,以怒族文化与怒族医药为载体的民族药膳开发将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怒族医药发掘与整理研究的成果应从多角度开展对怒族医药技术、民间草药应用评价及研究,推动怒族医药、医药文化的发展,挖掘研究怒族医药在生存环境适应性中作用。
  
  参考文献:
  [1]格桑顿珠,马化清,高广,等.怒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3.
  [2]陶天麟.怒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18~19.
  [3]龙春林,李恒,刀志灵,等.高黎贡山地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Ⅰ[J]. 云南植物研究,1999,增刊,Ⅺ:131~136.
  [4]赵永生,胡大泽.怒江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2(3):156~15.
  (收稿日期:2011-03-30)

推荐访问:怒族 民间 现状调查 医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gongwen/2019/0424/928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