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本位研究的新探索]汉语拼音表26个字母表

【www.zhangdahai.com--企业工作总结】

  【摘 要】近年来,国内语言学家为汉语本位研究不懈努力着,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徐通锵先生立足于汉语事实,提出了“字本位”理论。该理论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这次新探索对全面推进汉语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字本位;字
  
  在中国,人们对汉语的研究历史悠久。古代学者在研究语言时,已经意识到某些语法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零碎的语法理论,然而未成系统。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传入中国。以《马氏文通》的问世为标志,汉语语法研究走上了“中西结合”的道路。这种“中西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不少语言学家也开始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汉语研究以“字”为基础,近百年来的汉语研究,特别是其中的语法研究,把“字”逐出语言而代之以词和语素,这在方法论上无异于“张冠李戴”,使汉语的研究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印欧语的眼光”。①在此情况下,徐通锵先生另辟蹊径,极力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结合汉语研究的传统,他提出了“字本位”理论,认为“字”才是汉语的基本单位。这一理论引来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试对该理论作出简要评述。
  一、“字本位”理论的提出
  汉语以“语素和词”为基本单位,针对这一观点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
  1964年,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提到:“‘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
  1975年,赵元任先生在《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一文中探讨了“字”在汉语结构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指出,印欧语言中word这一级单位“在汉语里没有确切的对应物”,“‘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题”。
  1982年,王力先生在写给《实用解字组词词典》的序里也提到类似观点:“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
  以上三位语法学家对汉语的基本单位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但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述。徐通锵先生在此影响下,提出了“字本位”理论,并反复论证了“字”在汉语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十余年间,徐先生发表了十数篇论文,出版了两本专著,系统地阐述了“字本位”理论。
  二、“字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
  徐通锵先生认为,印欧语以“词和句子”为基本结构单位,它的研究重点是语法,而汉语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它的研究重点在语义。
  (一)“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徐先生将“字”定义为“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通俗地说,“口说的字就是汉语中有一个音节表达概念的那种结构单位”②。他认为,作为一种语言的“本位”应当符合三个方面的标准:现成的,拿来就能用;封闭的、离散的,很容易与其他的结构单位区别开来;在语言社团中具有心理现实性,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知道一句话中有几个结构单位。根据这三条标准,他认为印欧语的本位是“词和句子”,而汉语的本位是“字”。
  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是汉语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交汇点,其特点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形成了“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
  (二)字与字按规律组成字组,汉语单字格局解体
  徐先生认为,一些字意义宽泛笼统,难以取象临摹,使“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格局面临挑战,于是“字组”应运而生。“字组”就是用两个或多个字表示一个字的意义,遵循“1个字义=1个义类.1个义象”的结构形式,从而汉语单字格局逐步解体。
  字组中字与字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这种组合有“法”可循,就是从一个具体的字入手,并以它为核心考察它与其它字组合成字组的规则。③核心字在后,前字限制核心字的语义范围,以使它的语义具体化,这样的组字方法称为向心组字法,例如:足球,皮球;反之,称为离心组字法,例如:球鞋,球场。
  (三)汉语编码机制以理据性为基础
  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是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音节是自足的编码单位可以直接进入理据性的编码。汉语中,字的理据性突出表现在它顽强的表意性。
  (四)创建汉语语义语法,提出“话题―说明”的语义句法结构框架
  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没有形态变化,在“因字而生句”的时候,字义的组合顺序及虚字的运用非常重要。汉语语法的特点在于“意合”,只要字义之间的组配符合社会习惯的要求,就可以组合起来造句。这种“意合”在语言中是表现形式大体上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由此,“话题―说明”的框架比较适合汉语语句的研究。
  三、“字本位”理论的缺陷
  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自提出后,便引来争议不断,主要针对其理论中的不完善之处。
  (一)“三位一体”和“一一对应”的基本结构格局不适用于所有的字
  在古代,汉语以单音字为主,一个字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概念。随着语言的发展,词汇的不断扩充,这种“一一对应”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出现了一些不符合“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现象。
  1.“n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异体字即属于这种情况。例如“泪”和“�”,“烟”和“�”等,他们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互换。
  2.“1个字.n个音节.1个概念”。文白异读字即属于这种情况。例如,“谁”在书面语中读作“shuí”,在口语中读作“shéi”,同一个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有两个读音,但表示同一个概念。
  3.“1个字.1个音节.n个概念”。同音字即属于这种情况。例如“花”,在“菊花”中表示“一种用来欣赏的植物”,在“花钱”中表示“支付,耗费”,两个意义没有关联,这是一个字一个音节表示不同概念的情况。
  4.“1个字.n个音节.n个概念”。多音字大多属于这种情况。例如“好”表示“喜爱”这个意义时读作“hào”,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事物时读作“hǎo”。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字对应多个音节表示不同概念。
  (二)“字”和“字组”界限模糊
  字组是字的组合,但二者的界限在某些情况下不是特别清晰。例如“白菜”由“白”“菜”两个字组合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字组”;而“白菜”不是指“白色的菜”,是一种蔬菜的名称,是整体运用的概念,是具有心理现实性的最小结构单位,从这方面讲,可以认为是“字”。这样的推究让人想起关于“词”和“词组”的争论。若二者界限不能明确,那探讨汉语基本结构是否为字意义何在?
  四、小结
  徐先生“字本位”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汉语研究悠久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汉语本位研究的一次崭新探索。任何理论在提出之初都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当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和研究。只要这种理论符合汉语事实,能够解决汉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有发展的价值。徐通锵先生提出“字本位”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人云亦云,这种理论创新的学术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
  
  【参考文献】
  [1]徐通锵.语言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J].世界汉语教学,1994,(3).
  [4]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2).
  [5]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2008.
  [6]徐通锵.说“字”――附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J].语言研究,1998,(3).

推荐访问:汉语 本位 探索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ongzuozongjie/2019/0320/254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