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薛春艳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短暂脑局部供血不足,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临床多表现为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平衡失调、眩晕等症状[1]。神经功能缺损是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临床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后续治疗效果[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如超过2 h将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这是诱发脑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3]。临床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扩血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4]。有研究指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期间,采用准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抢救效果[5]。舒适护理的实践理念是将整体护理过程及追求的结果结合为一体,使原有的基础护理及护理研究更加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受及满意度[6]。结合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舒适护理的应用优势,本次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合理分析舒适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措施,从而为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临床抢救护理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共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6.42±2.72)岁;
观察组共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87±2.2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短暂性脑缺血相关诊断标准[7]。②暂时性脑缺血、脑出血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等重要器质性功能障碍。②休克。③合并恶性肿瘤。本次研究均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享有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固定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准确填写抢救护理记录及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做好转科、手术等准备。

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环境舒适护理:患者经绿色通道入院后,护理人员提前准备抢救所需器械,并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急救室环境;
将急救室的温度设置在18~20 ℃,将湿度设置在50%~60%,确保患者体表感觉处于较舒适的范围。抢救完成后,将患者转入观察病房,病房内需定期消毒、打扫;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报刊架,供患者意识清楚后翻阅;
在病房内摆放绿植,增加室内生机,提升患者的愉悦感。②心理舒适护理:部分患者因对短暂性脑缺血认知不足,或疑心自身疾病状况,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
在患者意识清楚的状态下,护理人员以充分的耐心及温和亲切的态度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对患者的情绪表达及时给予反馈;
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疾病与不良情绪的关系,鼓励其自主调整负面情绪。在抢救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及时采取准确的情绪引导,如患者处于失落状态时,可通过听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分散其精神压力。③生理舒适护理:在抢救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生理体征的变化,并配合医师完成抢救措施;
在此期间,可为患者覆盖无菌保温毯,并将补注液体提前放置保温箱加温,避免患者体温下降。护理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并按摩四肢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形成压疮。在输液时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选择性地协助患者完成个人卫生护理,以提高舒适感,如帮助患者完成挤牙膏、剃须等操作难度较高的日常行为护理。④饮食舒适护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年龄偏大,身体功能下降,抢救前应禁水、禁食,抢救后,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可适当给予流食食物,如米汤等,并随着机体恢复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结合患者的胃肠功能分析,可为患者提供满足其营养需求、个人喜好的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为饮食方案制订原则,需注意常饮食种类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此外,如患者陷入昏迷,应给予禁食护理,预防呛咳引起的窒息及肺部感染等情况。⑤急救舒适护理:在入院急救期间,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其处理通畅状态;
在昏迷状态下,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因此,在病情发作后,需尽快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给予吸痰器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如出现舌后坠现象,需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道;
在出现窒息表现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供氧护理;
间隔15 min测量1次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其对外界的反应及瞳孔变化;
若患者出现发热情况,可采用乙醇擦拭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急救药物的调配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若抢救期间出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处理[8-9]。

1.3 观察指标 经护理抢救后,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舒适度等,并调查其护理满意度。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1个条目,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10]。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分值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11]。③舒适度:依据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的生理、心理、环境等舒适度,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12]。④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含环境设施、质量与安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熟练度5项,总分为100分,划分评估等级为较满意≥85分、满意55~85分、一般<55分。护理满意度=(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⑤干预依从性:完全依从为完全遵照并实施医护人员制订的对饮食计划、心理、治疗等内容;
部分依从为实施上述方案中部分内容;
不依从为不实施上述方案任何内容。对比两组干预依从性。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⑥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记录护理前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频率。⑦并发症。对比两组护理期间发生脑梗死、脑栓塞、压力性溃疡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Barthel指数(56.27±12.15)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54.39±12.32)分;
护理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82.53±16.32)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90.22±16.63)分。护理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分值均低于护理前(t=10.555、11.004,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2.113,P<0.05)。

2.3 两组护理后舒适度的比较 对照组生理舒适度(26.45±3.36)分,心理舒适度(29.23±3.33)分,环境舒适度(22.65±1.86)分;
观察组生理舒适度(30.57±2.33)分,心理舒适度(34.21±3.45)分,环境舒适度(26.47±1.36)分。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2、6.650、10.616,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较满意14例,满意19例,一般8例,护理满意度80.49%;
观察组较满意16例,满意23例,一般2例,护理满意度95.1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7,P<0.05)。

2.5 两组干预依从性的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9例,干预依从性78.05%;
观察组完全依从19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2例,干预依从性95.12%。观察组干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P<0.05)。

2.6 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的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发作频率(4.17±1.07)次/个月,发作时间(10.32±2.18)min;
观察组发作频率(4.21±0.99)次/个月,发作时间(10.37±2.13)min。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0.105,P>0.05);
护理后,对照组发作频率(3.27±0.25)次/个月,发作时间(8.27±1.63)min;
观察组发作频率(2.11±0.10)次/个月,发作时间(5.28±1.22)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6、9.221,P<0.05)。

2.7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护理期间,对照组发生脑梗死3例,脑栓塞1例,压力性溃疡2例,并发症发生率14.63%;
观察组发生脑梗死1例,脑栓塞0例,压力性溃疡0例,并发症发生率2.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6,P<0.0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因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该疾病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等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 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该疾病发病较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且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可反复发作[13]。患者在病发后,需及时抢救,减轻缺血症状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因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后,意识、语言、肢体等功能均存在自主障碍[14]。该病与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15]。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治疗效率,但对患者关注度较低,无法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舒适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理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发展、优化而成,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16]。该护理模式在常规临床护理中,增加了护理细节及内容,更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从多方面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17]。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提前备好抢救器械,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抢救完成后为患者提供舒适病房环境,并放置报刊、绿植,使患者快速熟悉环境,改善其焦虑、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期间采用亲切的语气和态度,告知情绪变化对疾病影响,可有效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干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其干预依从性,深受患者认可。与王雪梅[18]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其选用的是妇产科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舒适护理属于护理学领域中具有完整性及实践性的护理新模式,与优质护理的基本理念存在一致性。在护理实践中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将补液温度保持在人体适宜温度,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按摩受压部位,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日常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发热患者进行降温,避免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加重,缩短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和发作频率。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抢救中,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舒适度,提高其干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短暂性脑缺血舒适度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9期)2021-10-14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11期)2020-12-28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1期)2020-09-21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5期)2018-01-22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3期)2016-01-15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5期)2016-01-07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年10期)2015-12-24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5年3期)2015-12-08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2期)2015-03-01

推荐访问:抢救 发作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7/6555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