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补阳补阳还五汤的功效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著名方剂。王清任将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相结合,大大发展了临床治疗法则。方中重用补气药,使气行则血行,经络通畅,共起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效。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除治疗半身不遂外,常用本方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不孕症 患者女,30岁,13岁初潮,因游泳受凉后月经一直不规律,经常延期而行,甚至并月而行,经量少,腹痛拒按,得热痛甚,经多方治疗,时好时坏。就诊时症见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形寒肢冷,饮食及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薄黄,脉细涩。该患者结婚7年,一直未受孕,遂来我院就诊。根据舌脉以及症状,诊断为不孕,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 g,当归10 g,地龙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5 g,仙灵脾5 g,桂枝10 g,泽兰10 g,香附10 g,蛇床子10 g,川断15 g,鸡血藤10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2剂时,该患月经来潮,持续4 d,经量增多,腰腹疼痛有所缓解。后嘱其月经来潮前仍服上方,至经来而止,连服5个月。半年后月经正常,后怀孕并产下一女婴。
  1.2 腓总神经损伤 患者男,48 岁,工人。因车祸导致右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经骨牵引治疗,骨折基本愈合,伤口愈合良好,唯右下肢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时,患者自诉受伤以来从未下床活动,现右下肢活动受限,在床上坐位时右下肢不能向上抬起,亦不能左右移动,小腿及踝关节略有肿胀,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足拇趾不能活动。一般状况好,饮食及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胖嫩、苔白,脉沉略弦。该患者因受外伤而损伤气血,瘀血阻滞。诊断为气血两虚,瘀血阻络。故应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消肿,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 g、当归、赤芍、丹参、川芎、川牛膝、木瓜各15 g,防己、红花、桃仁、地龙各10 g,泽兰15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服至18剂时,患者在床上坐位时右下肢可向上抬起,并能左右移动,肿胀减轻,但踝关节及足拇趾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遂在上方基础上加川断15 g,六路通10 g,泽兰15 g,水煎服,并嘱患者适当进行功能锻炼,服药50剂后,右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活动自如,重返工作岗位。
  1.3 末梢神经炎 患者男,42岁,因双手足麻木半年余,曾先后在数家医院诊治,疗效不佳而来我院就诊。症见双手足麻木,冷痛,肤色微紫,无红肿,浅感觉减退,喜温,舌质淡暗,苔白,脉沉弱。患者自诉嗜酒15年,每天饮白酒500 ml左右,不饮则性格暴躁,身倦乏力,精神萎靡。结合病史,诊断为乙醇中毒,末梢神经炎。中医证属气虚血瘀,建议戒酒,并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 g,当归15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天麻10 g,土鳖虫10 g,穿山甲5 g,桂枝5 g,红花5 g,川乌5 g(先煎),草乌5 g(先煎)。1剂/d,7剂水煎服,药渣做手足温水浴。经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饮酒量逐渐减少,并无其他不适症状。
  1.4 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女,38 岁,售货员。来我院就诊时,左小腿肿胀疼痛半月余。查体见皮温略高,局部不红,按之指凹性浮肿。舌质暗,稍红,苔薄黄,脉沉略弦。曾在当地西医医院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根据其舌脉诊断为气虚血瘀湿阻,宜益气活血化瘀,利湿消肿,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赤芍、川芎、泽兰、川牛膝各15 g,当归、桃仁、红花、黄柏、车前子各10 g,丹参20 g,土茯苓30 g,甘草5 g。5 剂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用药后肿痛明显减轻。在原方基础上加地龙10 g,连服15 剂,共服20 剂,病告痊愈。
  1.5 糖尿病性坏疽 患者男,56岁,机关干部。患者就诊时主诉双下肢疼痛半年,加重20 d。该患半年前双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但能耐受,仍坚持工作,近20 d来疼痛加重,行走及夜间休息时疼痛尤为明显,常影响工作及睡眠。患者有近7年糖尿病病史,曾先后服用消渴丸、盐酸二甲双胍、糖适平等药物,但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右足小趾及左足2、3趾皮肤呈暗褐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舌质暗,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空腹血糖17.3 mmol/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性坏疽,中医诊断为消渴、脱疽。根据患者病情,西医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优泌林,并根据血糖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控制血糖。中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脉,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 g,当归25 g,赤芍25 g,地龙15 g,桃仁10 g,红花10 g,怀牛膝15 g,鸡血藤30 g。服用5剂后双下肢疼痛明显减轻,8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原方继服20剂,皮肤温度、色泽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较前有力,嘱患者继续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血糖,注意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1.6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患者女,71岁。自诉全身皮肤瘙痒5年,反复发作,以双侧小腿胫骨处为重,夜间尤甚。曾多方求医,病情时好时坏,遂来我院就诊。症见皮肤瘙痒,以双侧小腿胫骨处为重,可见大量抓痕和结痂,伴有少许脱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经查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病史。西医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诊断为风瘙痒气血亏虚型。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 g,当归30 g,赤芍30 g,防风20 g,白鲜皮15 g,川芎、红花、桃仁各10 g,炙甘草5 g。共5剂,水煎服,1剂/d。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加制首乌10 g,胡麻仁15 g。6剂后痊愈。
  1.7 骨折后肢体肿胀 患者女,61岁,干部。因冬天路滑不慎跌倒,右手着地,导致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查体见右腕关节肿胀明显,压痛,活动受限,可闻及骨擦音,患腕呈“餐叉”样畸形。X线片显示右腕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为右腕尺桡骨远端骨折。经骨科处置后,拍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个半月后,拍片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但该患者右腕关节仍明显肿胀,活动受限,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黄芪50 g,当归30 g,赤芍30 g,地龙20 g,川芎、红花、桃仁各10 g。共5剂,水煎服,1剂/d。1周后复诊,诸症状明显减轻,腕部活动范围增大,又服5剂,腕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肿胀基本消失,嘱其加强功能锻炼。
  
  2 体会
  
  补阳还五汤为气虚血瘀而设,故临床凡见气虚血瘀之证,灵活运用本方,剂量轻重调配合理即可获良效。原方重用黄芪200 g,笔者认为临床可遵其法,但不必拘泥其用量,所举的病例中黄芪均未用至200 g,而活血化瘀药用量均较原方为大,且加入丹参、鸡血藤等养血活血之品,收效更佳。在例1中,患者有明显的气虚肾亏表现,兼有血瘀胞宫,正合补阳还五汤之方意。例2、例3中,采用大量活血化瘀通络之品,配用黄芪,取其气行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之意,能起到使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了补阳还五汤确有促进损伤神经修复之作用。例4为血栓性静脉炎,因患肢肿胀,在益气活血化瘀基础上,加车前子、土茯苓、泽兰,利湿消肿。例5为糖尿病性坏疽,是糖尿病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标本兼治。本例患者根据其舌症脉表现,诊断为气血亏虚,筋脉瘀阻,气血不布,故以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血、活血通脉。例6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系血虚风燥所致。而本例乃气血亏虚,因虚致瘀,肌肤失养而见皮肤瘙痒,故仍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治疗。例7乃骨折后肢体肿胀,该患为老年女性,跌倒损伤后正气更显亏虚,虚则不能使血液流通,而见肿胀,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大补五脏之气,气行则血行,故能奏效。以上所举病例虽病症不同,但病机相似,均为气虚血瘀所致,都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收效甚佳。

推荐访问: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405/5641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