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 周莹老师运用健脾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www.zhangdahai.com--转正述职报告】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抵抗力;健脾法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09-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将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一定范围的儿童,定义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简称复感儿。其临床表现是一组上呼吸道感染和(或)下呼吸道感染的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因该病的反复发作性,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使家庭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是目前儿科重点防范的疾病之一。周莹主任医师系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经验丰富。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健脾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用于临床疗效较好。现将老师运用健脾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急性感染期:健脾清肺,清热解毒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急性感染期,大多表现邪热壅肺,患儿的脾之阳气、卫外功能障碍。症见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迁延则发为支气管炎,重者肺炎。本为脾虚,标为痰热、痰饮。所以本病的急性发作期,为内伏“痰饮”为外感之邪所引发,治疗时根据“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拟健运脾胃,清肺化痰。
  案例:患者,女,4 岁。于2010 年7 月9 日初诊。患儿于近1 a来反复感冒,2岁曾患肺炎,此后经常感冒咳嗽,每月至少发病1次,冬春季节尤为频繁。平素面黄形瘦,自汗,纳差,口干,大便干结。就诊时,发热(T:38.1 ℃~39.5 ℃)、咳嗽2 d,舌红、苔白腻,脉浮。证属肺热脾虚,外邪袭肺。血常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出现单核细胞增高。胸片提示:支气管炎症改变。西医常规治疗。中医予健脾清肺、清热解毒治疗,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6 g,清半夏6 g,陈皮6 g,黄芪10 g,连翘15 g,金银花9 g,鱼腥草10 g,炒山楂15 g,山药10 g,川贝6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2次,分3次服。服药7剂后,不发热 咳止痰少,仍纳差,汗多,苔白,脉细弱。去鱼腥草、金银花,加炒麦芽10 g,五味子6 g再服药14剂后,患儿胃纳佳,症状基本控制。治疗6月余随访,未见发作,体质渐壮。
  
  2 缓则治本,健脾祛邪,补脾固本,辅助小儿推拿疗法
  
  若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感外邪后日久不愈,或饮食不洁,耗伤正气,使感染屡屡发作。此时患儿大都陷于正虚邪恋,常呈现虚实夹杂。治疗主要着重于中焦脾土的调理。以扶脾为主,兼以宣肺。脾与肺是母子相关,肺气不足,会影响脾,中医认为“子盗母气”,故治疗应采用“虚则补其母”,使用“培土生金”法,即运用健脾法来健全肺之卫外功能。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不甚突出,但长期咳嗽有痰,每遇风寒则加重;食欲不振,大便溏和大便干结交替进行;夜卧不安,伴磨牙;神疲自汗,或盗汗;舌淡苔薄,脉弦细。治以补脾固本,辅助小儿推拿疗法。
  案例:患者,男,5岁。于2010 年7 月11日初诊。患儿于近2 a来经常感冒,咳嗽、发热,少痰,早晚遇风寒后则咳嗽频频,间断入托,因长期就诊服药,父母溺爱,不正常饮食,喜饮料和零食,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反复应用抗生素,疗效欠佳。现咳嗽近10 d,无发热,患儿面黄,口疮,心烦易怒,纳食不佳,自汗,腹痛,夜寐不安,大便3 d未解,地图舌,苔薄白。辨证属肺脾气虚。查: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正常。 血清微量元素:锌元素0.70 mg/L,低于正常值;铁元素 0.85 mg/L,低于正常值;钙元素基本正常;铜元素、镁元素均在正常范围;血铅42 μg/L。免疫球蛋白:IgG为7.48 g/L,IgG低于正常值;IgM正常值;IgA为1.11 g/L,IgA 低于正常值。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为阳性;尿素酶为阳性;空泡毒素相关蛋白为阳性。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提示胃黏膜增粗、紊乱,诊断胃炎。病源菌检测:支原体IgM 抗体阳性。 X 射线检查,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以上检查提示:小儿慢性胃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抵抗力下降。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以健脾祛邪,补脾固本,辅助小儿推拿疗法。处方:党参12 g,白术12 g,茯苓6 g,陈皮6 g,半夏6 g,黄芪18 g,丹参12 g,蝉蜕12 g,山药12 g,连翘12 g,炒山楂6 g,瓜蒌6 g,炙甘草6 g。水煎服1日2次。推拿疗法(穴位加捏脊),手法:左手固定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从指尖向指根推脾土500次、推三关300次、推六腑300次,摩腹10 min,揉丹田、足三里各5 min,捏脊10遍。10次为1个疗程。中药服用10剂后,食欲增加、咳嗽减轻、大便正常,仍有口疮、地图舌,自汗,腹痛,夜寐不安,继以上方去瓜蒌,加当归6 g,五味子6 g,继服15剂,推拿共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嘱家长加强护理,杜绝饮料、零食。3个月后复查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均已正常,支原体IgM抗体阴性,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细胞毒素相关蛋白为阴性、尿素酶为弱阳性、空泡毒素相关蛋白为阴性。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提示胃黏膜稍增粗,胃炎好转。随诊1年患儿未复发。
  
  3 体会
  
  西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反复感染与护理不当、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入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或致病微生物、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气道畸形及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其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小儿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最为关键。其治疗多使用抗生素,调节免疫入手,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不佳。跟随导师学习时获知,现在留守儿童增多,许多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的方法,或纵任其嗜食零食、饮料,绝大多数RRTI 的患儿伴有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厌食、挑食、多伴有脐周痛、夜间磨牙、口臭、大便干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
  《脾胃论》曰:“脾胃虚则肺最受病。”肺主表,外邪侵袭,首当其冲。若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腠理疏松,稍有风寒即侵入机体,反复外感。认为脾胃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正虚是根本。
  《诸病源候论》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清代名医吴鞠通将上述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因此,中医认为“稚阴稚阳”是小儿的生理特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功能都较脆弱,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明代儿科名家万密斋云:“小儿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 脾胃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关键。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导师认为正是由于正虚,小儿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导致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引起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水谷精微之气上注于肺,故肺气之强弱与否,赖于后天脾胃之气。江育仁提出“易感儿病机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虚”,也是强调抵抗力的重要性。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抵抗力强,不容易发生疾病。
  导师在予健脾益肺中药中,以增强患儿正气,六君子汤加减应用较多,常用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黄芪、当归益气养血;陈皮、半夏、生姜健脾温中。随症加减,纳呆加山楂、麦芽消食化积;便秘加瓜蒌、火麻仁润肠通便;便溏加山药、吴茱萸温中止泻;腹胀加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自汗、盗汗加五味子;咽痛加连翘、马勃;咳嗽加鱼腥草、炙冬花。其方中黄芪、连翘每每必用。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其化学成分包括苷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的多糖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广泛的作用。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抗真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保肝作用,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诸药合用,辅助小儿推拿疗法,使脾健胃强,气血化源充足,肺气得养,正气足则外邪难以入侵。所以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在“防”上要科学喂养,增加抵抗力;在“治”上要“治病求本”,抓住疾病的本质,这个“本”就是指疾病的主要矛盾。运用健脾法,以扶正固本祛邪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收稿日期:2010-12-06)

推荐访问:小儿 法治 健脾 反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zhuanzhengshuzhibaogao/2019/0424/928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