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临床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www.zhangdahai.com--个人整改措施】

  【摘 要】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在接受随访的108例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54例,治愈40例,有效51例,无效3例。对照组54例,治愈40例,有效46例,无效8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愈率、有效率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西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患者均为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如下条件:①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以胃为主的症状群,至少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癌、糜烂、返流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③实验室、X线、彩超等检查除外肝、胆、胰、肠道等器质性疾病;④除外糖尿病、肾功衰竭、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均采用信封抽取法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4~68岁,平均42岁;对照组54例,两组病例临床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胃食管返流型、溃疡样消化不良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伴胃十二指肠返流的FD患者应用胃肠动力药,胆汁返流严重者加用胆盐吸附剂。餐后症状明显酌情合用黏膜保护剂,对神经功能失调者酌情配合神经调节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成药或中药颗粒剂(广州一方),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①肝胃气滞型:治法疏肝行气和胃止痛,中成药胃痛丸(湖南省回春堂)或气滞胃痛冲剂(辽宁本溪三药)或中药方剂:柴胡、川芎、香附、白芍、枳壳、甘草、青皮、陈皮、藿香、苏梗、吴茱萸、佛手;②胃气雍滞:治法理气和胃止痛,方剂:香附、苏叶、陈皮、甘草。伤食所致加焦三仙、焦槟榔、半夏、厚朴;暑湿伤困加藿香、佩兰;③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中成药野苏胶囊(江西杏林)或方剂:黄芪、白芍、桂芝、炙甘草、吴茱萸、陈皮、半夏、茯苓、砂仁、附子、肉桂。③瘀血阻滞: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剂: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赤芍。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半夏、竹茹;若因气滞而致血瘀,气滞仍明显时,宜加理气之品;④胃阴不足:治法养胃育阴清肝泻火。方药: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石斛、芍药、甘草、黄连、吴茱萸、太子参。中药方剂用法:1剂/d(每味药1袋充分混匀),分2次冲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诊或电话随访,症状全部消失判定为痊愈;症状大部分减轻或消失判定为有效;症状大部分未减轻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54例,治愈40例,有效51例,无效3例。对照组54例治愈40例,有效46例,无效8例。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占消化门诊量的40%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无特异器质性病因或用器质性病因不能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并且不是IBS,以往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2]。病因不清,与胃幽门及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感受性过强等因素有关。普通人群1年内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例可达20%~30%左右,症状复杂、多变,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差,症状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到处就医花费大量医药资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效果理想。中药颗粒剂较传统汤剂药效更佳,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7-183.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20-422.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 消化不良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erenzhenggaicuoshi/2019/0405/563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