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城市死亡率最高疾病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国居民主要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趋势,为我国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均为可能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的疾病防控工作也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主要疾病;死亡率
  
  Analysis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YAO Jian-yi,MIAO Shu-jun,JI Xue-mei,et al.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7,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 of main diseases’ death in China,and to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from 1990 to 2007.Results The three main leading diseases for urban population’s death in 1990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2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respiratory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7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Conclusion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the risk factors could be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and diet,etc; public health strategy in China is "Prevention first,and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arget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Main diseases; Death rate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率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1,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3],与之
  �
  作者单位:1000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姚建义 张伟东);天津市宁河县中医医院(苗树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纪雪梅)
  
  相关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掌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主要疾病死亡率数据来源于相关年度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调查以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
  1.2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完成数据录入。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8.53%),死亡率为176.23/10万, 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 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占城市居民总死亡率的91.28%。2002年和2003年度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均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2002年和2003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别占城市居民总死亡率89.34%和90.10%;自2002年起,我国首次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统计4,2002年之前的1997年和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三位均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1990年和1997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别占城市居民总死亡率91.33%和91.76%。详见表1。
  
  表1
  
  1990~2007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统计
  
  位次
  200720062003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1恶性肿瘤176.23 28.53 恶性肿瘤 90.67 27.25 恶性肿瘤134.54 25.47
  2脑血管病111.47 18.04 心脏病 52.97 17.66 脑血管病105.40 19.95
  3心脏病100.61 16.29 脑血管病51.69 17.10 呼吸系统疾病 77.29 14.63
  4呼吸系统疾病 80.94 13.10 呼吸系统疾病 38.89 13.06 心脏病76.23 14.43
  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37.63 6.09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25.33 6.10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32.55 6.16
  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0.38 3.3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0.33 3.32 消化系统疾病 19.31 3.66
  7消化系统疾病 17.46 2.83 消化系统疾病 9.65 2.94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05 2.66
  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93 1.28 其他疾病 6.46 2.4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7.08 1.34
  9神经系统疾病5.86 0.9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52 1.37 神经系统疾病4.81 0.91
  10精神障碍5.35 0.87 诊断不明 4.50 1.29 围生期病2.14 0.89
  
  合计91.28 92.50 90.10
  
  表1
  
  续表
  
  位次
  200219971990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1恶性肿瘤135.38 23.53 恶性肿瘤135.39 22.71 恶性肿瘤 96.69 21.88
  2脑血管病100.61 17.49 脑血管病134.88 22.63 脑血管病88.29 20.83
  3呼吸系统疾病 89.90 15.63心脏病99.99 16.77 心脏病 66.21 15.81
  4心脏病84.12 14.62 呼吸系统疾病 84.00 14.09 呼吸系统疾病 68.37 15.76
  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50.42 8.77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36.84 6.18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34.98 6.91
  6消化系统疾病 19.60 3.41 消化系统疾病 18.51 3.10 消化系统疾病 17.74 4.02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10 2.45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5.84 2.6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8.01 1.74
  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9.68 1.6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8.88 1.49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6.90 1.58
  9神经系统疾病5.23 0.91 精神障碍6.91 1.16 新生儿病 5.77 1.51
  10围生期病4.87 0.85 神经系统疾病5.77 0.97 其他疾病 4.95 1.29
  
  合计89.34 91.76 91.33
  
  2.2 性别差异
  2006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均为恶性肿瘤,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以及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1990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1990年和2006年男性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分别占城市男性居民总死亡率92.46%和92.78%,1990年和2006年女性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别占城市女性居民总死亡率90.83%和92.11%。(表2)。
  
  表2
  
  1990年、2006年我国城市居民不同性别主要疾病死亡率统计
  
  位次
  男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1恶性肿瘤122.1224.98恶性肿瘤110.7930.45
  2脑血管病102.0720.35脑血管病53.6716.34
  3呼吸系统疾病81.7816.29心脏病52.6116.11
  4心脏病80.9413.10呼吸系统疾病40.9512.91
  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41.047.58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32.546.87
  6消化系统疾病20.674.21消化系统疾病11.563.14
  7新生儿病17.161.62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8.572.53
  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691.55其他疾病5.191.77
  9肺结核7.591.54诊断不明5.391.37
  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161.2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591.29
  
  合计92.4692.78
  
  续表2
  
  位次
  男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万)构成比
  
  1脑血管病76.6621.39恶性肿瘤68.3723.02
  2恶性肿瘤73.6418.16心脏病53.1019.71
  3心脏病60.3917.73脑血管病49.1318.11
  4呼吸系统疾病57.7616.59呼吸系统疾病35.6913.26
  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28.556.11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7.915.09
  6消化系统疾病14.903.8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2.284.35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8.902.30其他疾病7.863.25
  8其他疾病5.051.78消化系统疾病7.682.67
  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381.6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361.48
  10新生儿病14.261.36诊断不明3.541.17
  合计90.8392.11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居民首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2007年城市前3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这三项就占总体疾病死亡原因的62.8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将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的变化,也将影响疾病模式的变化[5-7],与之相关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发生了变化。
  自2002年起,我国首次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统计[4,8],ICD-10在分类轴心上强调以病因为主,尽管我国推广应用ICD-10已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以及编码和统计人员在执行和使用ICD-10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甚至不正确的做法,可能导致各地统计上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因此在处理相关数据时需要结合相关的较为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根据对200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慢性病占43%,中国更是达60%[2,5]。慢性病发病的高发人群是成年人,导致大量劳动力损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虽然现在慢性病的主要患患者群仍是中、老年人,但年轻人比例逐渐上升,美国是慢性病防治做得较好的国家,它总体的慢性病比例在下降,但其年轻人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足见,慢性病的低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9]。
  我国近年已经制定并完善了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规划,提出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一些主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今后应该加强在我国公共卫生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扩大健康教育的普及范围,扩大宣传面和宣传力度,这对于倡导健康行为,降低肿瘤以及其他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lin D Mathers,Cynthia Boschi-Pinto,Alan D Lopez,Christopher JL Murray.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survival by site for 14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Programme on Evidence for Health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13 200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Geneva,2008.
  [3] 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卫生部,2004.
  [4] 董景五.推广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几点体会.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38-3039.
  [5] 中国慢性病报告.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
  [6] Yang G,Kong L,Zhao W,Wan X,Zhai Y,Chen LC,Koplan JP.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8,8,372(9650):1697-1705.
  [7] Wang L,Kong L,Wu F,Bai Y,Burton R.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5,366(9499):1821-1824.
  [8] 刘榜英,廖燕丹.在应用ICD-10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中国病案,2007,8(5):35-36.
  [9] Yach D,Leeder SR,Bell J,Kistnasamy B.Global chronic diseases.Science,2005,309(5733):380-381.

推荐访问:死亡率 城市居民 疾病 我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ianjinshijixindetihui/2019/0408/6323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