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的现状分析及教育】 职校校本教材现状

【www.zhangdahai.com--辞职报告】

  一、 职校生现状   1.职校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生理上变化明显,逐步走向成熟;情绪容易走向极端,热衷于空淡,看问题较偏激,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或逃避,同时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自控能力差。
  2.职校生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基础普遍较差 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职校,使职校教育变成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因此,职校生普遍存有自卑心理,少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中考或高考中失败,不好意思见人。另一部分“差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就已被忽略,甚至放任自流,更是自暴自弃,他们思想状况不佳,理想信念缺失,普遍感到前途暗淡,理想渺茫。
  3.生源的复杂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从普通中学毕业后就读的,有辍学在家一段时间以后就读的,也有一部分有过工作经历的,有转学来的,甚至有些学生是被其他学校开除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环境较差,有父母在外打工的;有父母做生意,只顾着赚钱,对学生疏于管教的;有父母离婚,孩子缺乏家庭温暖的。
  二、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是一种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引导城市广大学生和家长克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确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要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教育的独木桥。我国要把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拷问普通教育走着“应试教育”、“淘汰教育”、“失败教育”路子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更有条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
  2.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经济的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教育。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还不合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偏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相对不足,尤其是第三产业中高端人才严重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劳动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就要靠职业教育,我们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有目的的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工作,尤其要培养具有高端素质的人才。同时,职业教育要发挥培训功能,面向新一代产业工人包括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改变他们的能力结构,让他们在能力上与时俱进,及时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使劳动力整体结构趋于一个合理水平。
  3.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功能国家一直强调合理增强低收入民众的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的比重,其主要目的的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靠简单的调节或补助是不行的,否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那只有靠提高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的劳动收入,怎么提高他们的收入,那就要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拥有较好的专业特长、较好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让他们有钱去消费,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职业教育具有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功能。
  三、关注职校学生的学习
   职业技术院校的课堂,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好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各校的办学条件与前些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条件好了,但学生对学习就是缺少动力。如果严格教学要求,那些门门功课亮红灯的学生又会给办学和管理带来更多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问题,更要想办法让学生乐意去学,使他们真正学有乐趣,学有所得。
  要让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效地学习,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重在“做”的特点,推行新的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既定的条件下,给受教育者传授怎样内容的知识能够收到最好效果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的,而且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原则出来的。传授方式、传授技巧是教师在课堂讲课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同样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运用不同的传授技巧,讲给同样的学生,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有学者研究出了打破学科体系教学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其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以工作过程的需要为主线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理论下,课程按任务引领的模式来建构。所谓任务引领型课程,即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换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专业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目前,已经有职业技术院校正在按照这一理论进行整体性的课程改革和实践。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的思路,很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都可以用工作或任务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将一个室内设计或者编写一份求职申请等作为课程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通过学会计算机的操作、文字处理,学习绘图、写作等技能,在应用性的体验和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其专业领域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实用的学习成果。
  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校企联合主要有“工学交替”式、“2+1”式与“订单”式等几种形式。
  1.“工学交替”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的学习学期,一个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是一种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新生到校后,第一学期先到企业见习,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进行实习;第二、四、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学期再回到企业进行全顶岗的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本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先到企业实践然后进行理论学习,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习理论时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时是企业员工。这种模式突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技术性要求较高、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习才能掌握生产实践技术的专业比较适合本模式。但该模式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就是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交替进行,学习有可能被中断打乱,课程难以组织。
  2.“2+1”式。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常用的一种校企联合方式。具体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校外实践以上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2+1”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两年与一年的简单叠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双向参与,互利互惠,校企双赢;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订单”式。这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与培养期限,由高职院校按照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先下“订单”,学校根据“订单”要求选择、培养学生,再将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专业、港口机械专业及汽车维修专业就广泛采用了“订单”模式,对就业渠道而言,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模式。
  另外,还需具有一支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更加有效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了解和熟悉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增强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此外,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本身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好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武建生,张崇生.试论高职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J].青少年研究,2002,(3)
  [3]罗辉.当前我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2)

推荐访问:职校 现状分析 学生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izhibaogao/2019/0316/1714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