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为何渐行渐远?_渐行渐远

【www.zhangdahai.com--检讨书】

  家访,即教师根据学生某段时期内的表现,有目的地去学生家庭里看学生、看家长并跟他们谈话、交流,以期问题得到改进或经验得到强化。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打电话、发短信、家校通、QQ聊天等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其教育实效仍无法比拟传统意义上的“家访”。遗憾的是,如今教师很少家访,甚至有些教师的家访,还是受某些集体因素或行政因素的强制性影响而产生的行为,比如学校组织的教师集中家访,或者按学期开展的学生帮扶活动等。家访,为何渐行渐远?
  科技发展的迅捷,家访成了“非主流”
  上门家访,曾经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如今,手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越来越普及,上门家访却成了“非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家校通”、QQ群、博客等新式沟通方式,教师去学生家里访问越来越少。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家长仍然欢迎教师家访,因为“有些老师觉得发短信、上QQ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我感觉那些方式都冷冰冰的,文字也多是命令式的。家访不应该被替代。”(学生家长语)
  生活节奏的加快,家访成了“负担”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中将督导主题确定为“关注义务教育教师”,报告共分四个部分:规模结构、能力水平、权益保障和督导意见。其中第三块“权益保障”中突出反映了教师法定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2.1个小时。抽样调查显示,有55.1%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有32.4%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过大,城市比例高于农村。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教师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加大,虽然其诱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却直接影响教师各项工作时间的有效分配。
  家长素质的提升,家访成了“压力”
  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升,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也在不断增多,这都为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提供了可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由于家长与教师的视角不同,看法与观点就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对作业量的把握、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学生的行为习惯等。这就会造成家长对教师的家访言行有可能进行选择性认同,相对于既往教师在家长面前的比较权威的建设性意见而言,教师的谈话也就越发没有优势,从而削弱了教师对个别学生家访成效的认同感。
  生活习惯的影响,家访成了“冒失”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喜欢回家即关门,有的甚至连对门连姓啥名谁都不知道,这可能源于某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但是在客观上却造成了教师对主动到学生家庭里访问的担心,家长对教师非受邀来访的怠慢。当然,还有的家长是出于保护家庭隐私的目的,比如“再婚”家庭、“离异”家庭……存在这些情况的家长都不大愿意让教师知道家里的情况,害怕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哪怕是学生真的在某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家长也会抵制教师提出的主动家访的请求。
  评价机制的缺乏,家访成了“被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教育转化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全是自我主动发生的家访行为,没有外在因素的强行要求,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而当下,虽然有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强行要求家访的文件,但是更多的仅仅是从指导性的政策层面出发而已,后续的追踪与考评发生了断裂。所以,当广大教师还远远达不到主动家访的时候,出台配套的、合乎情理的家访政策也许是使更大范围内的教师主动家访的一剂良方。
  教育专家陶西平说:“重提家访,使我们听到了素质教育推进的脚步声。研究好这个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优秀传统的教育课题,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课程论的立场出发,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然包含家访)当作课程;从德育论的立场出发,真诚地希望我们重拾家访这个优秀的传统,不要机制,不要激励,而是发自内心,站在儿童的立场,从教育的本义出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家访 渐远 渐行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jiantaoshu/2019/0315/159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