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患者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深静脉穿刺危重护理记录怎么写

【www.zhangdahai.com--检讨书】

  [摘要]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对60例患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60例患者,发生感染3例,占5%。在国内4%~7%的报道中,均于拔管后治愈。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少于国内3%~6%的报道,经溶栓治疗后痊愈。结论:股静脉置管术解剖位置定位准确且周围无重要脏器,能为多数护理人员所掌握。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不但与无菌穿刺过程和置管后的护理有关,还与患者的病程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因此,除了置管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局部精心护理,还应特别指导患者加强下肢运动锻炼,以预防血栓形成。
  [关键词] 股静脉置管;护理穿刺;急危重患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14-0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多种途径。在急危重患者抢救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比较,选择了股静脉置管,因其安全方便,解剖位置定位准确且周围无重要脏器,穿刺时并发症少,能为大多数护理人员所掌握。2010年1~12月,本科60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重症胰腺炎24例,晚期癌症16例,大面积烧伤8例,其他12例。年龄26~87岁。置管时间最长69 d,最短5 d,首次试穿成功者58例,成功率为97%。
  1.2 置管方法
  1.2.1 材料准备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16 cm加长静脉留置针、无菌穿刺包、5 ml无菌注射器、延伸管及肝素帽、美国3M公司的透明敷料。
  1.2.2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稍外展外旋,整个身体呈倒“√”型。
  1.2.3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汇点下1 cm,股动脉内缘0.5 cm处为皮肤进针点。
  1.2.4 穿刺过程常规消毒皮肤,直径为15 cm,铺无菌巾单,戴无菌手套,用5 ml注射器试穿,试穿成功后,用16号针头扩皮,5 ml注射器抽3~4 ml肝素盐水接16 cm加长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左手食指及中指摸准股动脉搏动后,右手握穿刺针,与皮肤呈30°~40°角从穿刺点向对侧乳头方向进皮后与股动脉平行缓慢进针,一般成人进针深度为3~4 cm。抽得回血后,边退针芯边旋转将套管缓缓送入静脉内,拔出针芯,回吸通畅后连接延伸管、肝素帽及输液装置。穿刺处用3 M透明敷料粘贴以固定导管。整个穿刺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操作过程中,关键点是摸准股动脉搏动后,动作轻快、敏锐。并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穿刺角度。肥胖患者角度要大于60°,甚至可以90°垂直进针;体质较瘦的患者进针角度在20°~30°角。如果穿刺时误入股动脉,迅速拔出,用无菌纱布按压局部5~10 min再穿。
  2 结果
  60例患者发生感染3例,占5%。在国内4%~7%的报道中,均于拔管后治愈。1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少于国内3%~6%的报道,经溶栓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3.1优点
  ①股静脉标志相对明显,血管固定,走行直,远离心脏,是正静脉压,不易导致空气误入[1],穿刺简单易掌握,重复率低;且股静脉管腔大,能够满足输液量、输液速度及刺激性强的药物,而不易出现静脉炎。②导管插入后与周围组织无空隙,周围组织对它有一种相对固定的作用,而且进入血管内的导管也较长,股静脉又有血管鞘包裹[2],致使导管不易移动。③固定导管采用透明敷料粘贴。改变了传统与皮肤缝合固定的方法,便于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能有效观察局部感染的发生。
  3.2 留置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曾有资料报道认为:股静脉置管放置7~14 d为最佳。本组60例患者治疗时间约14~60 d。因此,除严密观察患者置管后的全身反应外,还应特别注重留置针管的观察护理。
  3.2.1 观察全身情况当从导管内输入大量液体及药物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是否有漏入深层组织间隙的可能。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每日输液时用5 ml注射器回抽是否有回血。回抽不畅应考虑患者体位不当或血凝块阻塞导管。此时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将血凝块推入血管,造成血栓。
  3.2.2 防止感染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每周二、五用碘伏消毒,并更换3M透明敷料、延伸管及肝素帽,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每次注药、输液时注意无菌操作。
  3.2.3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液体走空经常检查导管深度,做其他操作时注意避免将导管拔出,特别是更换护皮膜时一定要等消毒液干燥后再贴,以免粘贴不牢。
  3.2.4 穿刺侧下肢的观察密切观察穿刺侧下肢的感觉及活动,观察是否有肿胀、疼痛。如突然出现发热、下肢疼痛或肿胀,应拔出导管并送细菌培养。
  3.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3.1感染其原因主要是腹股沟位置距会阴部较近易污染;插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插管后局部伤口处理欠妥或配置液体时受到污染等[3]。预防方法为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加强护理。置管患者一旦出现能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即应考虑到导管感染的可能,拔出导管,剪下静脉内一段,并抽血一起作细菌培养。以便在选用抗菌药物时作参考。6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例,占5%。符合国内4%~7%的报道[4-5]。
  3.3.2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原因是:①下肢静脉瓣膜比上肢丰富,血流相对缓慢,加上静脉内置管,血流方向流速改变,易形成涡流。②置管后的患者因为心理因素,不敢活动肢体,使下肢活动减少,易形成血栓。③局部或全身有感染时,细菌毒素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选用高质量导管、采取抗凝措施,控制感染,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经常协助患者及家属加强下肢主动或被动锻炼,做下肢伸屈运动或按摩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治血栓形成。60例患者中,1例下肢静脉血栓,占1.67%,少于国内3%~6%的报道。
  股静脉置管术解剖位置定位准确且周围无重要脏器,能为多数护理人员掌握。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不但与无菌穿刺过程和置管后的护理有关,还与患者的病程及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因此,除了置管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局部精心护理,还特别指导患者加强运动锻炼,以预防血栓形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将燕,蔡林英.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2):692.
  [2]张文波,李时琼.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733.
  [3]钟华.中心静脉插管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护理研究,2001,25(6):317.
  [4]梁艳平.脑卒中急性期股静脉置管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104.
  [5]高艳华,李传玉,刘德民,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56例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166.
  (收稿日期:2011-03-02)

推荐访问:危重 静脉 临床应用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jiantaoshu/2019/0418/834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