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现状与策略研究 什么是信息化管理

【www.zhangdahai.com--入党自传】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摘要: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逐步凸显,区域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不齐,缺乏区域管理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投资金额不匹配和应用效率差,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多元化运行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努力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策略
  区域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几方面。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区域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不齐。区域各校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性规划、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比较分散、标准化建设不完善、信息系统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缺乏、保障体系不完备等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以及市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实现没有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
  2.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差。近些年来,大规模实施教育信息化,无论是从教育管理信息化还是从教学上来看,都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校园网络80%处于闲置状态,不少单位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多地倚重于软件应用系统,忽视整体应用软环境的建设、管理制度的调整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出现了实用性差、难获取等症状。针对个性化开发,没有结合城乡差别、学生差别来设计。有的学校重视基础设施的投入,课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需求,而不关心如何使这些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导致投资的严惩浪费。应用仍然处于最简单的层次,教育信息化资源缺乏长远目标和创新思路,没有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缺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缺乏有效的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享机制,是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有效应用的最主要的障碍。因为区域学校之间信息资源都是自己建设,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缺少互相操作能力,又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这就出现了当前学校资源库“闭关自守”政策,不对社会开放,使其相关有数据资源相互隔离,区域之间得不到共享,在校校建库的资源开发应用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之间资源共享没有很好地利用,都变成网络环境下无数信息孤岛。
  二、健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的关键
  1.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建立以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的模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步伐。坚持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快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努力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建设思路的转变,从以往的关注硬件、软件和内容建设方面过渡到活动、流程和关系,关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进信息流通,形成动态平衡。在应用中更好地将人、技术、实践与价值融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解决,能够持续、深层次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发展。
  2.创新思路建设长远目标规划。近年来,各地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投入巨大,但在资源建设定位、用户分析、内容、目标、技术标准、应用途径等方面却常常糊涂不明,缺乏长远考虑,造成资源投资效益极为低下,因而要从以硬件为中心的引领思路转变到以应用为核心的引领思路上。从教育信息资源自身特点来看,在同一区域内,从开放、远程、多元化和人本的角度来考虑,以应用为核心进行社会调研,围绕需求来解决问题,规划相关硬件、软件、资源、培训、制度调整和服务等,坚持以人为本,组建一个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和区域分布式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与网络管理平台。市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本区域全部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管理和支撑区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索引数据库、优质教学资源库等等。在新形势下更要突破性地研究创见和规划思路,使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显著成效。
  三、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运行的对策
  1.加快区域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的推进。针对目前资源结构缺乏以及教学针对性差的普遍现状,在区域范围内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在有效保证区域现状和发展的同时,实现不同区域教育网互通、解决长期困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网络传输不畅通、管理不到位的困惑。区域共享是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必然趋势,技术整合是实现信息资源互连互用的关键技术,能解决资源的异种异构问题。目前,互操作技术主要是解决硬件和平台操作系统的不兼容,文法层面的互操作技术,解决不同语言和数据表达方面的差异。互操作技术能够解决不同数据模式的沟通,实现信息交换中术语的意义差别;通过教学应用层面的互操作,直接实现将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相绑定的应用互操作。资源整合技术保证区域信息化教育资源的高度教学,应用价值和同构资源的管理。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通过结合智能代理、数据挖掘、网格计算等技术,将能够从技术上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合。
  2.建设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转变在投入问题上的观念。作为政府教育部门要建立稳定的投资机制,保证财政投入是必要的,引导多方力量来共同投资。实现教育信息化与资深IT企业的接轨与合作,探索学校与企业互赢互利的管理与商业运行模式,逐步试行第三方服务商对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服务承包模式,降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提高效率。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应用其研究的关键技术,在于绩效模型的建立与理论依据。教育信息化绩效主要是指区域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效和结果,着重体现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否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以区域为单位组织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推动区域整体应用效益和效果提升。信息化教学从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成片、成区规模化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提升,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提高。以区域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可以使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要素得到合理的调配,从而推动整个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认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构建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这样整个系统才能既能考虑到整体优化和进化,又能考虑到易于设计和方便使用,从而最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人的发展需求;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弥合中坚种群和优势种群的优势与不足,在应用中将优势种群的能量逐渐转化到中坚种群的发展上,在应用中更好地将人、技术、实践与价值融合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以应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价格观。
  4.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开展区域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新课程网络培训。区域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新课程网络培训的目标就是构筑比较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支撑体系,实现区域内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达标,提升校长与教科研团队的信息化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采用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本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从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来强化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弥合不同种群的优势与弱势;以人本和应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各个种群之间的合理竞争和协调配置应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纽带从而使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很快,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层出不穷。因此,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密切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力求符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坚持需求推动,以应用促建设。同时,坚持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充分发挥已有投入的效益。

推荐访问:信息化建设 现状 区域 策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rudangzichuan/2019/0318/220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