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加味四君子汤

【www.zhangdahai.com--思想汇报】

  关键词:慢性胃炎;加味四君子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41-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纤维胃镜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由于该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气血同病的病理特点,为此笔者从其病理特点出发,以虚实兼顾,寒热并用,气血同调为组方法则,自拟加味四君子汤对80例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6岁,平均46.3岁;病程最长30a,最短6个月,平均6.2a。
  1.2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呕吐,上腹灼热,口干口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便秘或便溏,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或细弱。
  1.3诊断标准本组8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井岗山会议标准。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3例,特殊类型胃炎21例。
  
  2、治疗方法
  
  以自拟加味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加味四君子汤:太子参20g,白术12g,茯苓15g,川黄连5g,吴茱萸5g,蒲公英15g,波蔻10g,桃仁12g,红花6g,白芍12g,枳壳12g,木香6g,延胡索12g,甘草6g。随症加减: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白花蛇舌草20g,便溏加焦山楂15g,嗳气频作加苏梗15g。服法:每日1剂,口服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后作胃镜复查。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
  
  4、讨 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其它因素等,多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而发病。临床症状以胃脘胀满、疼痛、灼热、口干、嘈杂、暖气、纳呆、疲乏为主要表现,脉象以弦、细为主,舌象以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居多。中医辨证多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气血同病。实非一证一型可辨,一方一法可施。因此治疗必须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下,采用虚实兼顾,寒热并用,气血同调的组方原则,方能适应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邪犯胃,胃失和降,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日久腑病及脏,脾胃必虚。经临床观察慢性胃炎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脾胃虚弱的表现。因此加味四君子汤中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这些药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作用,故而能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防止病邪的侵袭。川黄连、蒲公英通过清热解毒作用来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胃粘膜受损的内环境。芍药与甘草配伍运用,根据中医酸甘化阴的理论,能促使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另据药物研究证明白芍与甘草相配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延胡索能显著提高痛阀,并能使肌肉松驰而有解痉作用,三药合用,自能增强止痛功能。而枳壳,木香则是通过理气导滞作用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节律,增强胃肠蠕动,提高胃的张力,促进胃的排空,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笔者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注重活血化瘀的药物的运用,因为根据中医“久病必瘀”的观点,再参照l临床表现及胃镜下胃黏膜色泽紫暗,或出现瘀斑均提示该病必有瘀血的存在,而血瘀又必然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所以方中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胃黏膜的血供,促使炎性病灶的消退,促进胃黏膜细胞再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加味四君子汤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从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出发,确立以益气健脾,清胆和胃,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疗法则,全方虚实兼顾,寒热并用,气血同调,用药流通舒畅,轻灵活泼。补中有通,静中有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寒而不凝,刚柔相济。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内血供,促使炎性病灶消退和受损粘膜的修复,是治疗慢性胃炎较为理想的方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s):199-201
  [2]ZYl/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推荐访问:加味 临床 观察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ixianghuibao/2019/0424/930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