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唇粘液腺囊肿2%碘酊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粘液腺囊肿碘酊疗法

【www.zhangdahai.com--销售个人工作总结】

  摘 要口腔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粘膜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形成的浅表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常发生于下唇粘膜,其次是舌尖`舌下以及颊黏膜,呈淡蓝色柔软状肿块,边界清楚,一般直径在0.5~1厘米左右,囊肿破裂后可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摘除,但由于囊壁极薄,术中易致囊肿破裂,囊壁残留而引起复发,且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采用2%碘酊非手术治疗方法,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至今,笔者口腔科接诊口腔粘液性囊肿45例,其囊肿直径0.5 ~1.0厘米,没有反复破损形成硬结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15~55岁,其中30例发生于下唇,15例发生于颊粘膜,初诊者37例,手术后复发8例。
  1.2治疗方法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及5号针头自囊肿基底边缘刺入囊腔,吸出囊液,然后将针头留置,换上抽有2%碘酊的注射器缓慢推注,将囊腔注满(恢复原有大小),一般0.2 ~ 0.5ml,停留2~3分钟,再抽出碘酊即可。
  
  2结果
  
  45例患者中,有3例3周后复发,经再次2%碘酊治疗而治愈。有42例经1次治疗后痊愈,治愈率达93.3%。
  
  3讨论
  
  口腔粘液性囊肿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潴留性囊肿及外渗性囊肿。潴留性囊肿是由于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形成有上皮衬里的囊肿;外渗性囊肿是由于导管或腺体腺泡破裂,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形成的无上皮衬里的囊肿,占80%以上,研究表明多由外伤引起。常规手术治疗时,易钳夹导管或刺伤腺泡组织,且多有囊壁处理不彻底,致囊壁残留引起复发,而再次手术可能影响其功能和外形[1],因此手术疗法有其局限性,而2%碘酊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且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患者外形及功能,无不良反应,成本低,心理压力小,明显优于手术治疗,治疗中要防止刺破囊壁而使治疗失败,因此一定要轻柔注射,且要从囊肿基底部刺入。本组3例复发患者就是由于刺破了囊壁而致使碘酊不能停留囊腔内而复发。本方法不但避免了手术的痛苦,且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9-310.

推荐访问:碘酊 粘液 下唇 囊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xiaoshou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14/138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