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浅谈黑格尔哲学思想

【www.zhangdahai.com--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摘 要:目的:初步探寻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方法:分析傣医学对病因病机、辨病方法等的认识,总结、分析其哲学思想基础。结果:傣医诊断观主要受实践唯物观、缘起观、平衡观、整体观、恒动观的指导。结论: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对傣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傣医;诊断观;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15-03
  
  傣医学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来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傣医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不同,它是从哲学层面去认识疾病,其临床诊断、治疗必然也受哲学思想的指导。
  
  1 实践唯物观
  首先,傣医学是以唯物的观点看待世界的,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均是由有形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所构成,如《嘎牙山哈雅》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所授,由男性体内的特殊物质“巴敌先体”和女性体内的特殊物质“阿书的”结合成受精卵,再在父母同时所禀受的“四塔”的作用下产生了生命。所以,人体和自然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可被认识的。因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马克思新哲学把哲学理论建立在现实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基础上,使哲学成为现实的、历史的和实践的人学,由此根本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确立了他所独有的实践思维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1]。傣医诊断学就是唯物论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傣族先民从最初在生产劳动及生活中认识了毒虫野兽的螯咬、蛰抓、草木毒刺的划扎刺拉、跌打损伤、误食毒物、天寒风冷、暑热秋燥等致病原因和酸痛、麻木、闷胀、红肿、呕吐、出血、腹泻等症状,通过长期的实践与代代相传,为傣医诊断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傣族先民进一步认识到构成自然界和人体的物质基础――四塔、五蕴失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内因,并创立了望、闻、问、摸四种诊断方法与四塔辨病、五蕴辨病,脏腑辨病等丰富的辨病、辨证体系,逐渐形成了实践唯物的傣医诊断观。
  2 缘起观
  佛教认为,缘起是一切时空的一切现象所遵循的法则。世界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彼)都是因条件(此)的聚合而产生、存在,同时也因条件的离散而灭失[2]。傣医学秉承了佛教缘起理念,将因果关系引入疾病诊断领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四塔失调所致。在生理方面,傣医学以“风、火、水、土”四塔阐释人体生理功能,以五蕴解释人体的精神现象;在病理方面,又以四塔的生理功能推其病理变化;在病因病机方面,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寒热温凉失调、先天“四塔”、“五蕴”不足、外伤等都是导致四塔失调,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傣医在辨病时尤其注意因与果的关系,或由因测果,或由果溯因,经过多重的反复印证,明辨因果,再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最终达到治病求本。如傣医辨四塔病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判断是哪一塔的病变或是多塔病变,再由其病因特点出发,看是否能解释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并且四塔辨病配合五蕴辨病等方法共同应用,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这一系列的因果联系辨证思维过程就是傣医临床准确诊疗的基本准则。
  3 平衡观
  傣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的,也既“四大合和,人育健壮”,它包括了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主要是四塔之间、四塔与五蕴之间的平衡;体内与体外环境的平衡。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不断运动的整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共栖平衡,处于一种“相互依止,依照俱生,才能相安无事”的状态;另外四塔与五蕴之间相互滋生,互相依赖、有机联系的同时,也保持着一种互相制约的动态平衡的关系;再者,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会影响人体。因此,人体四塔与自然界四塔也必须保持共栖平衡才有利于维持健康态。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活的机体中,我们看到一切最小的部分和较大器官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在正常的生活时期是以整个机体的持续平衡为结果,然而又经常处在运动之中,这是运动和平衡的活的统一。”[3]一旦上述诸多的动态平衡关系中的其中之一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百疾丛生。如傣医认为一塔的过盛可以引起另一塔的不足,“沙喝拢帕腊里”(便秘),就是由于火塔过盛,导致水塔或风(气)不足所致。同理,四塔失调可以引起五蕴失调,五蕴失调也可以引起四塔失调。如“拢匹把母”(即母猪风),这种病似癫痫病,便是由于四塔中风火过盛,水不制火,最终引起五蕴失调;妇女闭经腹肿腹胀,则可由五蕴失调引起四塔失调,气血两虚、气血不通所致。
  傣医认识到了四塔五蕴失调是疾病发生的终极原因及疾病病机的本质变化,也是以恢复四塔五蕴的动态平衡为最终的治疗目的。
  4 整体观
  从生理上傣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首先,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表现在人体组织结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上相互协调的一体性和统一性(人体内四塔之间的动态平衡与统一)和形体与精神合一的一体化(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与统一);其次,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人体内四塔五蕴与外界四塔的动态平衡与统一)。傣医诊断学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4.1 四塔辨证时注意四塔关系的变化 傣医学运用四塔解释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及病理变化,认为人体的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彼此为用,发生病理变化时也会互相影响,四塔之间的生理功能都是统一协调的整体,其间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内的其他部分发生病理变化。如风塔功能低下,其动的特性减退,引起水血运行障碍,停滞于内,致水(血)塔功能失调;亦可引起心脏推动塔喃(水血)运行的功能失调,致心脏病变,反之亦然。因此,傣医学的四塔辨证除了辨别各塔病变,还结合四塔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判断一塔病变可能引起的其他塔的病变。
  4.2 四塔辨病和五蕴辨病结合运用 傣医认为人体是由精神(五蕴)和形体(四塔)构成的心身合一体。傣医认为在心蕴的统一协调下,四塔和各脏腑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心蕴有了坏相(病变),则四塔和脏腑的功能就可能随之受到影响和消失,生命亦可随之灭尽[4]。四塔和五蕴生理上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方面则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果五蕴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到四塔的平衡,产生病理变化,反之亦然。傣医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多使用四塔辨病与五蕴辨病共同运用。
  4.3 辨病时注重季节、环境等对人体四塔的影响 傣医学认为除了要保持人体内四塔的平衡,人体内四塔与外界四塔也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当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即外界四塔失调时,会影响人体四塔,导致人体四塔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傣医学在诊断疾病时,在运用四塔、五蕴等辨病方法的同时,还要参考患者居住环境、季节变化等对人体四塔的影响,傣医学的辨地域病、辨季节病,就是根据傣族所居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常见病等作出的归纳、总结,也体现了傣医“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即天人合一观。
  5 恒动观
  恒动,就是指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动”是宇宙和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恒动观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探讨恒动观,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触发灵感,使封闭式思维方式向发散性思维发展,促进傣医学的发展。
  在傣医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尤其强调必须以恒动观来把握患者的疾病过程及病理变化,因为疾病产生之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塔的盛衰发生改变。首先,四塔的盛衰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四塔”之中某个“塔”太过就会引起另一“塔”的不足,而一个“塔”的不足也可导致另一“塔”的太过,从而产生此盛彼衰,此消彼长的“动”的病理变化[5]。其次,四塔、五蕴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它会随着四塔、五蕴的盛衰、失调而发生改变。傣医在临床辨四塔病时,也会注意随四塔五蕴间关系的变化所致的疾病性质转变。再次,疾病随地域、季节、年龄等的不同,病症也会有所不同。自然界的变化为生物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信息[6]。生物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周期变化相适应,若自然界的激烈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由于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与自然失去了和谐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傣医在辨病时,也要注意外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对四塔产生影响。研究恒动观可以促使人们掌握人体和自然界、社会的联系,跳出“天人相应,天体合一”的小宇宙医学模式。
  综上所述,傣医诊断观的哲学思想基础主要有实践唯物观、缘起观、平衡观、整体观、恒动观等,它决定了傣医极具特色的诊断思路和方法,使傣医诊断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对傣医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7.
  [2]杨梅,林艳芳,张超.浅淡佛教缘起观对傣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89~590.
  [4]李朝斌.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36.
  [5]王雪梅,杨梅,胥筱云.以“四塔五蕴”为核心的傣医疾病观浅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2):13.
  [6]王风翔.浅谈《内经》中的恒动观[J].医学与哲学,1987,5(25):12.
  (收稿日期:2011-02-28)

推荐访问:哲学思想 浅谈 诊断 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uango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24/929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