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为魂,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www.zhangdahai.com--教育公文写作】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崇高的师德――履职尽责,爱生包容,以身作则,公正公平,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文章在对师德界定基础上,透析高校辅导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大学生;师德
  
  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管理知识,还要具备崇高的师德――履职尽责,爱生包容,以身作则,公正公平,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的第一线,辅导员师德不但体现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正派、公平公道、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修养,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既是作为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辅导员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复合型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众多高校,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目前辅导员队伍多由各高校具备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他们本身拥有本科或硕士学历,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政治品质。当前一个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师德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衍生出了许多负面的问题,突出表现知识结构、经验职责、管理规范、工作压力、外部环境等方面影响,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很多在岗辅导员的专业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与教育相关的专业,绝大多数辅导员参加工作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和训练,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这就导致有些高校辅导员难以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对自我道德水平要求不高,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情绪等。
  (二)缺乏对学生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很多辅导员一开始在工作岗位上充满激情,呈现埋头苦干的状态,这能让新入职辅导员在最短的时间熟悉学生、了解工作内容和程序,但是长此以往容易长期陷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中,缺乏对学生工作一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停止对新知识地学习和追求,没有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缺乏对学生工作进行总结和创新。多年下来,辅导员就会感到越来越不了解目前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把握不住学生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丧失了最佳教育时机,对工作产生心不从心甚至厌倦的情绪感受。
  (三)辅导员岗位职责规定不明确,学生工作范围界定模糊。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是只要涉及学生工作的事务,都由归入辅导员工作职责中,包括教务、档案工作等,让辅导员疲于应付其他老师布置下来的各种繁杂事务,这种职责泛化挫伤了辅导员的积极性。
  (四)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工作的巨大压力,长期缺少心理疏导。国家规定每个年级的学生配备辅导员人数的比例在1:200左右,然而实际情况是1:400甚至更多。辅导员难以了解其所有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更是承受着高度精神压力。有关部门或学校对于辅导员心理疏导的工作重视不足,辅导员自身也缺乏自我疏导的观念和技巧,导致无法缓解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
  (五)市场经济的浪潮对辅导员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高校辅导员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偏差,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流行,人们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义,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蜡烛”、“春蚕”般的奉献牺牲精神受到挑战。
  (六)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辅导员师德规范设定不明确,缺乏有形的量化标准,很多条款高度概括、显得空泛,可操作性不强,最终流于形式。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以学历层次、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刊物等级作为硬性指标,而反映教师师德的工作态度、思想表现、育人效果只作为参考指标。政治辅导员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和困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受到影响。
  总之,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对学生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辅导员岗位职责规定不明确,学生工作范围界定模糊、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工作的巨大压力,长期缺少心理疏导、市场经济的浪潮对辅导员产生的负面影响、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师德问题日显突出,加强这支队伍的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三、以人为本,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风师德建设关键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构建辅导员师风师德新内容,即鼓励教师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基础,着力构建出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积极发挥辅导员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作用,抓住辅导员师风师德建设这个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关键。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注重辅导员自我激励,培养辅导员高尚情操、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完善辅导员考评与激励制度,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
  (一)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
  辅导员只有德能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和良师益友。邓小平曾经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质变,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辅导员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积累,注重从中华文明的道德传统中汲取营养,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辅导员由于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注重对党中央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了解时事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由于学生普遍认为师德较高的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知识渊博、教学得法”,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处理学生事务,辅导员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总之,高校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具备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政治观、道德观,要以更新,更有前瞻性的观念和方式去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二)注重辅导员自我激励,培养辅导员高尚情操。
  自我激励是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一种最重要、最积极的途径和方法。一是目标激励:自己师德修养方面确定的奋斗目标越高.最终在实践中达到的师德水平也就越高;二是对比激励:不同的教师,在师德修养的程度上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善于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比来讲学习的长处。以达到激励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重要手段;三是成果激励:任何一位辅导员,只要把修养品德坚持下去,就必然会有收获,这些收获和成果。可以在心理上给自身带来一种充实感、满足感和欣慰感,正因为如此,它又是激励和鼓舞辅导员们今后进一步去提高自身人格水平、争取更大收获的精神动力;四是反思激励:师德修养既然是一个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就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许多优秀辅导员都具备一种重要品格,那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失误,并把它们当成一份激励自己前进的宝贵财富。
  (三)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规定》还提出,辅导员的工作有八大职责,其中大部分涉及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把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辅导员要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是一项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主,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职业,辅导员要从鞭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中孕育自省自励的意识;辅导员要提高职业尊严,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社会意义,培养自我肯定的自豪感,将热爱与奉献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实处。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性质有了准确定位,就可以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所承担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来努力实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职业目标,在管理与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完善辅导员考评与激励制度,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付诸行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规可循,有章可依。要建立规范的辅导员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而切实可行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辅导员评估指标体系,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全面考核。考评的指标要体现对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并尽可能细化。由于“德”难以量化,我们可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中可采用360度绩效评估法,实施学校领导评价、辅导员自评、同行互评、家长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力求考评客观、公正。其次,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辅导员的考核结果与进修、读学位、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对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实行淘汰或控制上岗,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促使辅导员师德水平的提升。要抓好典型示范和舆论倡导,用身边的榜样带动、影响广大辅导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
  总之,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辅导员工作的成败,辅导员担负着引导学生思想向良性方向发生转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反复完善的过程。各高校应切实把师德建设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辅导员岗位特点,不断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把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推荐访问:正为 师爱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yugongwenxiezuo/2019/0320/255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