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缺血性结肠炎粘膜改变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总结】

  【摘要】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原则。方法 搜集我科近10年来的10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体会。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48~82,平均64岁。结果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以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为主诉来诊,一般均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的主要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关键词】血性结肠炎;结肠镜;病理学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是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不易鉴别,临床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随着近年来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报道。本文回顾分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二医院内二科近10年来的10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科近10年来经临床、肠镜、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住院
  患者共105例,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48~82岁,平均64岁。对确诊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内镜缺血部位、分型、病理特点伴随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研究方法 凡有腹痛、腹泻、便血,临床怀疑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予以治疗,2周后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再取活检。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均为急性起病,以突发剧烈腹痛为主,为较窄样,定位不明确,后期定位到左侧左下腹为,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腹泻,多伴随粘液血便,有时也可表现为鲜血便,进食可诱发或者加重上述症状。可伴有轻到重度的发热,心动过速或者心律不齐。
  2.2 内镜表现 一般将本病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为发病后24 h,肠腔内可见血性液体,局部黏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严重者可见假瘤征。48 h后,黏膜出现红斑,多发溃疡病变部位与非病变部位界限清楚,当较大血管发生阻塞时病变呈阶段分部,若为非阻塞性病变则呈点状分布。亚急性期以溃疡形成为特征,可呈行或蛇形分布,周围充血水肿,散在溃疡。多数到此期后开始恢复,少数进入慢性期。
  病理学特征:多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急性期可见水肿,白细胞侵润,毛细血管扩张,亚急性期可见隐窝脓肿,慢性期可见黏膜萎缩及肉芽肿生成。
  2.3 转归 治疗2周后复查肠镜,绝大多数可见黏膜正常。
  3 讨论
  根据其程度将其分为3型:一过型、较窄型、坏疽型。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动脉硬化是本病的常见原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累及肠系膜血管或肠壁小血管、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下降、休克、血管痉挛及肠腔压力增高均可导致本病。
  内镜下缺血性结肠炎的突出特点是病变呈阶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黏膜活检切片中可见大量纤维素血栓及含铁血红素沉着,此为本病特征,也是与其他肠病鉴别的关键。左半结肠是病变的好发部位,临床上突然发生的以间歇性腹痛甚至腹绞痛、便血和腹泻为主要症状,左下腹压痛、直肠指检带血为主要体征且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应虑本病。
  本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者给予复方丹参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硝唑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较窄型发病时病损较重,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可手术治疗。

推荐访问:缺血性 结肠炎 诊断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anquanshengchanzongjie/2019/0409/652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