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多少岁了 [传统与变革:影像内外的英国女王]

【www.zhangdahai.com--党建工作总结】

   “你有时候会听到人们像谈论一件华丽饰物、一件生活中的装饰品一样谈论英国王室,这其实是对我国宪法的误读,这也低估了我们的女王。在我的一生当中,也在大多数英国人的一生当中,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卡梅伦
  
  “如果你们留意的话可以发现,女王一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她总是一位变革的先锋,但她同时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传统的东西。” 继《女王》获得2006年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之后,《国王的演讲》更是在2011年一举夺得了四座奥斯卡小金人。影片中的伊丽莎白二世极力保持传统与变革的平衡,就像白金汉宫的新闻发言人所说的。
  英国王室题材的影片一直深受英美电影界的青睐,诸多英国君王因此成为英美影片的主角,比如《亚瑟王》中的亚瑟王、《冬狮》与《雄霸天下》中的亨利二世、《都铎王朝》中的亨利八世、《年轻的维多利亚》与《布朗夫人》中的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与《伊丽莎白一世传奇》中的伊丽莎白一世、《乔治王的疯狂》中的乔治三世,等等。由于历史及文化认同的缘故,这些聚焦于英国君王的影片大多在英语世界叫好又叫座,直接或者间接关涉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影片更是如此。
  
  电影是普罗大众“联系”女王的中介或纽带
  
  1952年2月,英王乔治六世病逝,正与夫君坐在东非的树下看大象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即位,作为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伊丽莎白二世时代。如今,伊丽莎白二世是世界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泰国王普密蓬),也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在这风云变幻的60年间,看似一成不变的英国王室如何找准定位,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变迁?英美电影人对此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于是便有了种种女王形象。进入新时期以来,除《女王》及《国王的演讲》外,女王形象已然见诸类型各异的诸多影片,如喜剧片《欧洲假期》与《白头神探》、历史剧情片《爱情与王位》、无厘头商业片《王牌大贱谍3》等等。这些影片所形塑的女王形象不尽相同,或是“每天白金汉宫最后熄灭的那盏灯”,或是“在王室过度曝光与低调间寻找平衡”,或是“古板、缺乏幽默感”,但它们无不因为“女王”同时享有不错的口碑与不俗的票房。
  其间的原因固然言人人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影片能够通过影像满足观众对女王一探究竟的心理:得知如今不苟言笑的女王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国王的演讲》),理会她对逊位的爱德华八世的无尽的恨(《王位与爱情》),目睹她作为一国之君的象征作用(《王牌大贱谍3》),同时还为生活在图像时代的观众提供了一种社会关系的中介。“世界通过视觉机器被编码成图像,而我们――有时还要借助机器,比如看电影的时候――通过这种图像来获得有关世界的视觉经验。”电影是普罗大众“联系”女王的中介或纽带,毕竟当年她是作为风度优雅的“世界甜心”、被寄予开创“新伊丽莎白时代”的厚望而登上王位的,而今天她领导的英国王室正朝着更富时代感、现代化的方向蜕变,毋庸置疑是英国人维系爱国主义价值的一个节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伊丽莎白二世为原型的《女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体现民众对国家之热爱的工具”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之初,英国本土尚未走出战后的经济低迷,同时殖民地的去殖民化运动正如火如荼。鉴于这样一种情势,女王潜心研究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尤其是其间十分模糊的责任和权利,并且按照母亲王太后的建议,视自己为“体现民众对国家之热爱的工具”,以强烈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力争成为国人心目中鞠躬尽瘁的典范。虽然她每周都要与首相举行会晤,讨论国家事务,但她从不试图影响英国政治,从不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未经政府认可的政治观点。因此,女王赢得了她先后任命的12任首相的高度评价。丘吉尔慨叹她是“一个多么迷人,多么聪颖的少妇”,“一位既有见地,又坚忍不拔的人”;布莱尔认为她堪称“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卡梅伦在一份声明中说道:“你有时候会听到人们像谈论一件华丽饰物、一件生活中的装饰品一样谈论英国王室,这其实是对我国宪法的误读,这也低估了我们的女王。在我的一生当中,也在大多数英国人的一生当中,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英国王室的家长,伊丽莎白二世也一直身体力行基于时代的变化而变革王室。尽管女王的形象严谨、保守,但实际上她已无数次率先打破传统。登基后不久,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开始在白金汉宫举行小型的非正式午餐聚会,招待杰出民间人士。1960年代,英国王室制作并公开了第一部有关王室生活的纪录片《王室家庭》,在白金汉宫中开辟了一个向普通民众开放的新展厅,专门展览王室的收藏。
  虽然这些举措确乎拉近了王室与民众的距离,但一如《女王》所展示的,在民众看来,相较于时代进步,王室变革还是来得太慢。《女王》以恪守传统的伊丽莎白二世与以改革派面貌出现的新任首相布莱尔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结合抑或耦合二者关系的则是戴安娜王妃之死。1997年,戴妃在巴黎因车祸意外身故,英国哀声一片,但以女王为代表的英国王室却采取回避态度。英国王室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民众反对王室的情绪高涨不下。一面是哀痛愤怒的民众,另一方面是竭力维护传统、为了自尊与脸面避而不出的王室,掌握着君主制存废大权的“平民首相”布莱尔频频与女王电话沟通,作为女王的同盟者进行补白,发表演讲《人民的王妃》,最后以命令式的口吻建议,四百年中从未为任何王室成员逝世而降落的旗帜降半旗,女王发表电视讲话并亲自出席戴妃的葬礼。女王采纳了布莱尔的建议,打破惯例,在葬礼前一天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戴妃表示哀悼。葬礼当天,当戴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女王鞠躬致哀。这一难得的妥协抑或变革为女王重新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化解了一场王室风波,同时也确立了布莱尔的声望和威信。
  女王的变革在现实中继续着。1992年起,女王和王室开始缴纳税金。2010年英国媒体报道说,为了进一步减少王室开支,女王有意大幅缩减王室成员,只保留她本人、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四人作为王室成员。此举有望大大减轻纳税人负担。此外,女王已同意改变长子继承制度,允许女性后代继承王位时拥有同等权力。
  
  图像时代的先锋
  
  伊丽莎白二世的恪守传统是和与时俱进的变革同步的。在图像时代的关键现代技术方面,尤其是在“新媒体”方面,女王不可谓不是先锋。公主时代,伊丽莎白已然十分擅长广播演讲,如她曾在1940年向战争避难中的孩子发表了她的首次广播;1947年,她在生日当天向英联邦与帝国发表了广播演讲,宣誓将终身为英联邦与帝国人民服务。即位以来,女王每年都发表圣诞广播演讲,鼓励国民互相帮助及彼此团结,并且在电视直播查尔斯王储的命名仪式过程中,将摄像头引入英国王宫。1969年,她向进军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发去贺电;1976年,她发出了生平第一封电子邮件。
  2006年,伊丽莎白二世80寿辰之际,一场特别影展在温莎城堡举行,从女王出世五周的生平第一张照片,直到80寿诞时的官方照片。女王的80岁生日照片相当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这张照片出自著名摄影师斯诺顿勋爵、女王已故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前夫之手,另一方面则正如皇家摄影作品收藏馆馆长戈登女士所说,“作品似乎刚好占据了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这样一个地位。……(看着照片)你会感觉到一种摄影机捕捉到的真实。”一同展出的还有女王同家人、同宠物的合影,以及她在父亲登基时的留影和她1947年与菲利普亲王的婚纱照。
  2007年,女王的专用频道在You Tube启播,除播放多辑王室珍贵片段外,更首次播放了女王的圣诞文告,纪念她首次发表电视圣诞文告50周年。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开创先河,希望拉近和年轻一代的距离。2010年,女王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上开通账号,公开了英国王室的600多张珍贵照片,其中包括王室成员的生活照、结婚照和从未公开的老照片。另外,女王是英国王室成员中迄今惟一一位有“金唱片”的人;全球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曾为女王制作了一张名为“王室聚会”的CD,在发行的第一周销量就突破了十万张。
  2012年2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发表登基60周年演讲。随着庆典细节的公布,各种纪念商品和王室传记也轮番登场,在英国掀起了新一波王室热。最新民调显示:超过80%的英国人对女王表示爱戴,创下了女王登基以来的最高纪录。女王表示将继续“为民服务”,“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推荐访问:变革 影像 英国女王 传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dangjiangongzuozongjie/2019/0322/282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