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 荨麻疹过敏原

【www.zhangdahai.com--酒店工作总结】

  荨麻疹从病因上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大多数荨麻疹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大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1-2]。慢性荨麻疹患者中60%~80%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环境因子的长期存在,是慢性荨麻疹发生和迁延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3-4]。因此采用合理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找出相应变应原是防治慢性荨麻疹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IVT检测、敏筛过敏原检测、BICOM2000生物共振等,本文就我科近4年来采用以上四种方法检测40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结果,做回顾性系统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5例患者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90例,女215例,平均(32.82±5.32)岁;病程1~21年,平均(5.58±1.73)年。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5]: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病程≥6周。
  1.2 检测仪器及试剂 上海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畅点变应原皮肤点刺液;北京海瑞祥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VT702和IVT708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试剂盒;德国Mediwiss“敏筛”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德国Reader100过敏原检测仪;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检测仪。全部检测方法都属于我科临床开展项目。
  1.3 研究方法 严格按照各试剂盒和各仪器的操作说明和禁忌说明,回顾性系统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阳性结果,皮肤点刺试验76例;血清IVT检测69例;敏筛过敏原检测44例和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216例。阳性患者判断标准参照各试剂盒和仪器的结果判定方法。同一患者多次过敏原检测结果只按第一次算。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四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阳性患者中常见吸、食入物过敏原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吸入性过敏原为户尘螨(64.7%)、粉尘螨(61.3%)、霉菌(16.4)、蒿属(12.2%)、猫\狗毛(10.7%);食入物变应原为蟹(20.7%)、虾(19.3%)、鱼(13.5%)、花生(12.8%)、大豆(11.2%)。四种过敏原检测方法在吸、食入物主要变应原种类的检出上基本相同。(见表1)
  2.2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分类中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其中又以粉尘螨、户尘螨为重,占慢性荨麻疹阳性患者的63%。四种方法在主要过敏原粉尘螨和户尘螨的检出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2.3 使用百康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患者最多,占总阳性患者的53.3%。
  3 讨论
  通过以上回顾性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户尘螨及蟹虾,四种变应原检测方法吸、食入物变应原的检出项目及检出率上大致相同。尘螨的发现已有近百年,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致敏原,已经得到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证实[6]。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气、环境污染的加重,人们的住所在向各种套房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封闭。居室温度、湿度相对稳定,室内空调过多使用,空气不流畅,这种人为的舒适环境为尘螨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上海、深圳、武汉等地不少地区都已经证实粉尘螨和户尘螨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7-9]。这些地区粉尘螨和户尘螨的检出比例大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低于笔者所在地。这可能与笔者所在长沙地区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更有利益尘螨的生长相关。因此知螨、防螨、治螨已是本地一个值得拿出来认真考虑的重要议程。目前我科应用中医特色疗法如体针、头针、耳针、电针、穴位治疗、艾灸等配合现代生物制剂的脱敏疗法在治疗粉尘螨和户尘螨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和湿疹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推广研究。
  
  
  过敏原检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禁忌,此四种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基本能适应患者和医生的不同要求进而达到准确而合理的检测目的。目前过敏原检测方法种类很多,但大多数医院只开展了一种过敏原检测方法。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议过敏原检测方法应多种开展、单独或结合应用,医生应了解多种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和病情的要求开具最合适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瑞全.变态反应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422.
  [2] R.B.奥多姆,W.D.詹姆斯,T.G.伯杰.安得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徐世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6-167.
  [3] 李本利,陈淑华,宋妍.慢性荨麻疹450例变态反应检测及脱敏治疗观察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4):228-229.
  [4] 张阳译.寻麻疹发生与环境因子[J].日本医学介绍,1992,13(10):465~466.
  [5]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出版社,2011,613-619.
  [6] FuentesAparicio V,SánchezMarcén I,PérezMontero A,et al.Allergy to mammal’smeat in adult life: immunologic and follow up study.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 2005,15(3): 228-231.
  [7] 张荚,项燕.2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总IgE检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2011,10(2):113-114.
  [8] 张杰,钟绮丽,于波等.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4):254-255.
  [9] 王非,李志强,李艳萍,刘光辉.100例慢性荨麻疹常见吸入变应原及脱敏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09,7:58-59.
  

推荐访问:过敏原 荨麻疹 四种 检测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jiudiangongzuozongjie/2019/0318/216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