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兵可怕的水下生活【核潜艇艇员科学体能训练与储备相关措施的研究与探讨】

【www.zhangdahai.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核潜艇是海军的主战兵力和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其职业的风险性和艰苦性以及日益繁重的战训任务,对艇员群体的体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使我们目前传统的体能训练、恢复与储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核潜艇艇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高湿、高噪、高污、高放等不良因素的综合作用,对艇员生理和心理产生着复合性损害。由于工作舱室狭小、封闭、不见阳光,氧气和淡水供应有限;航程远,水下航行时间长,睡眠质量差,生物钟紊乱;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压抑,精神易产生抑制、麻木和萎靡,加速体能消耗;嗅觉、味觉迟钝导致食欲下降;新鲜食品有限,消耗与补充难以均衡;舱内场地限制和空间制约,不宜开展恢复性体能训练。这不仅对艇员的体力、耐受力及平衡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给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神经、关节、视力、血液等生理指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近年来,我们就核潜艇艇员科学体能训练与储备方面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其思路及其方法如下。
  
  1 资料的收集、方法与统计
  
  1.1 对象。选择核潜艇艇员138名,男性,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
  1.2 方法。采用Micro-fit电脑化专业体适能检测系统对138名艇员体能测试。
  测试的内容:静心心率(6pm),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二头肌力量(千克),脂肪(%体重),仰卧起坐(60s),背部柔韧性运动(cm),心肺功能(ml/kg・min)总分评定。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体能训练计划
  1.3 统计。138名艇员在2005年训练前及2006年根据micro-fit电脑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体能训练的比对情况(表1)。
  
  
  2 坚持科学规范化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核潜艇艇员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特殊的耐受力,是履行使命的必备条件,战训任务加重,对艇员体能和现行体能训练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2.1 在海上(水下)艇员体能持续消耗的情况下,除适当调剂伙食外,难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有效的补充体能,因此出海前的“体能储备”,成为决定艇员海上身体素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2.2 艇员海上体能状况直接关系到思维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发挥以及心理状态的稳定。不仅影响艇员操作的迅速、到位、准确,也影响相互间配合的默契和精神状态。
  2.3 长期执行海上任务的老艇员如果体能多次“透支”,身体将由“过劳”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白血球指数降低,困倦、乏力、厌食且不易改善,甚至引发疾病,对今后工作生活造成隐患。执行远航任务较多的艇员,在任务后期,由于过于疲劳,情绪不振、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减退等现象明显增多,约占85%。上岸后精神上的转换适应期长,风湿患者不同程度增加。因此通过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岸港体能训练,帮助艇员高效的储备和恢复体能,以支撑海上存在率(即威慑力),已成为衡量核潜艇海上战斗力的重要指标,这也是战斗力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3 传统体能训练与储备的薄弱环节
  
  以往传统的岸港体能训练,注重“大锅饭”式的群体活动和有氧运动,个体参与程度不一,针对性差,效率低,仅有训练成绩的测定,而没有生理指标的检测。不能满足海上战训任务对艇员“体能整体平衡”的要求,也缺乏训练的科学依据。
  3.1 由于在观念、场地、器材、人才问题上存在不足,使我军体能训练落后于时代发展,与日益繁重的战训任务不相适应。
  3.2 一般性体育活动与体能训练处于概念混淆状态。部队普遍开展的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球类、长跑、游泳、体操等。这些项目具有娱乐身心、增进体质的功效,但对于短期内恢复和提高艇员海上所需的体能指标,针对性差,且参与程度不一,受外场地季节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制约大。
  3.3 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器材健身训练仍处于自发零散无序和业余“民间”状态,健身室少,场地小,器材配置不够合理齐全。既不能保障艇员全员参与,也缺乏专业性指导。艇员大多数以兴趣爱好参加活动,所以往往出现运动过量或不足、运动损伤等。尤其是无氧器械活动仍处于自发的摸索阶段。
  3.4 缺乏有组织的、系统的指导机构,也没有专业教练人员。因此,真正科学、规范的体能训练目前在训练计划、经费投入、活动组织、专业指导等方面以及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上,尚处于“边缘”状况。
  
  4 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及储备的相关措施
  
  制定科学高效的岸港体能训练,是持续完成战训任务的重要保证,是科技兴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关爱生命,对艇员身心健康负责的具体体现。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提出以下相关措施。
  4.1 建立“艇员体能训练中心”。该中心以器械健身为主,设立体能测试导训室。有氧训练区、无氧训练区、自由力量区、伸展区等,配备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专业器材,同时设有体能协调、放松区(乒乓球、台球大厅)。室内器械体能训练与室外的篮球场、游泳场、网球场、综合运动场等一起构成比较完整的体能训练体系。
  4.2 建立艇员体能训练、储备档案。及时将艇员体能训练及储备状况记录在案,有计划地调控各艇队训练,对每个艇员进行动态评定。
  4.3 建立具有专业技能的教练员队伍。能够科学地解说测试结果并指导训练。以帮助艇员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并预防运动造成的伤害。
  4.4 合理制定年度、阶段、周计划。根据各个艇员休整期的长短不同,确定预期目标,制定训练内容。艇员体能单项恢复方案及体能整体恢复方案(表2)。
  
  4.5 增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由体能测试导训室设置先进的电子体能测试仪,事先针对艇员在艇内特殊的环境中长期工作生活所需要的体能特点,参照各项数据、指标,形成“艇员体能数学模型”。以此作为基本标准,逐人测定体能差异,由Micro-fit系统根据检测结果设计个人运动处方。
  根据Micro-fit系统建议,制定的艇员体能训练计划(表3)。
  
  
  4.6 在整个体能训练与储备进程中,应注重室内与场外的体能训练有机结合,无氧训练与有氧训练相结合,健身与健美训练相结合,集体训练与个人训练相结合,多种运动项目科学搭配,实现体能训练及储备的科学化、规范化、集体化、综合化。
  (收稿日期:2007-04-10)

推荐访问:核潜艇 储备 探讨 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banzhurengongzuozongjie/2019/0323/308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