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及CT特征与疾病预后关系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典型CT表现

【www.zhangdahai.com--学校管理公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59.6%为男性,40.4%为女性。出血比例最大的为幕上脑实质出血,占72.2%(143/198);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多(P<0.05)。与三组的死亡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就诊时的意识状态均为昏迷。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压及就诊时患者的意识状态。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110-02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and CT Features and Prognosis
  PENG Jiantao
  Radiology Department,Hangzhou City Yuhang District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CT featur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and CT data of 198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e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bleeding amount, bleeding site,blood pressure,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male was 59.6%,female was 40.4%.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hemorrhagic cerebral hemorrhage on the screen,it was 72.2% (143/198).Compare survival patients bleeding amount,patients who di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Compared three groups of death patients,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survival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Patients were unconscious state of consciousness when treated. Conclusi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e blood loss,blood pressure and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Hypertension;Cerebral hemorrhage;; CT features;Prognosis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上对其诊断多依靠头颅CT,其在诊断患者脑出血过程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对1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是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参照参考文献[1],收缩压1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通过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出血。198例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3组:以年龄在4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为青年组,以年龄在46~59岁之间的患者为中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为老年组。
  1.2 出血量计算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详细地记录患者的具体出血部位,测量其出血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测量其发病就诊时的血压并做具体记录。其中采用多田公式计算患者的出血量[2],具体公式为:T=π/6×L×S×Slice,其中T代表出血量,L代表长轴,S代表短轴,Slice代表层面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多组间则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
  调查对象中118例为男性(59.6%),80例为女性(40.4%),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55.17±16.3)岁。其中青年组有43例,占21.7%,男性2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1.9±5.2)岁;中年组95例,占48.0%,男性6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0±6.7)岁;老年组60例,占30.3%,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71.8±5.9)岁。
  2.2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的分布
  本研究中幕上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占有较大的比例,有143例(72.2%);其次是幕下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部位出血、原发性脑室系统出血,依次为30例(15.2%)、14例(7.1%)、5例(2.5%)、6例(3.0%)。
  2.3 年龄、性别对出血部位的影响
  2.3.1 各年龄组出血部位的分布情况 由表1可见,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2 不同性别患者出血部位分布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男性和女性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3.15,P>0.05)。
  2.4 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预后
  (1)所研究对象中有83.3%(165/198)的患者出血量能够详细计算,幕上脑实质及幕下脑实质分别为(40.35±15.62)、(13.81±7.09)mL。共有14.1%(28/198)的患者死亡,有85.9%(170/198)的患者存活,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1.74±13.37)、(21.93±8.69)mL,与存活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死亡患者明显较多(t=11.86,P<0.05)。
  (2)死亡患者的出血部位的分布:18例患者(64.3%)死于幕上脑实质出血,平均出血量为(53.95±16.31)mL;9例(32.1%)死于幕下脑出血,平均出血量为(15.60±8.16)mL,少于幕上脑实质出血(P<0.05);1例(3.6%)患者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患者中出血部位为幕上脑实质的平均出血量(31.79±10.63)mL,明显少于相同部位出血的死亡患者(t=13.57,P<0.05);存活患者中出血部位为幕下脑出血的平均出血量(8.05±3.96)mL,明显少于相同部位出血的死亡患者(P<0.05)。以上提示,出血量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
  2.5 不同年龄患者的出血量与预后的比较
  根据不同的年龄分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0.51±9.07)、(50.28±16.35)、(31.37±10.28)mL,三组有显著性差异(F=25.27,P<0.05)。死亡患者的各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5.63±12.39)、(53.85±18.64)、(40.39±16.77)mL,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55,P>0.05);存活患者的各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6.07±6.81)、(29.51±10.08)、(27.38±9.92)mL,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03,P>0.05)。与中年组的存活患者进行比较,其死亡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t=1.95,P<0.05)。
  2.6 患者在发病就诊时的血压、意识状态及预后
  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处于昏迷的意识状态。死亡患者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201.41±28.35)、(122.85±23.07)mmHg;存活患者分别为(175.37±30.06)、(105.25±18.59)mmHg,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3.71、5.02,P<0.05)。各组血压具体见表3。各组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F=15.90、19.72,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将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三组中均为男性较多。本次调查结果与相关报道不一致[3]。在青年组中,与女性比较,男性具有较低的发病率;而年龄大于46岁的患者,与女性比较,男性发病率较高。可能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男性都较女性具有较大的压力。在青年组中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能是现在的社会中女性的家庭地位及社会地位均发生了变化,随着其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其具有较为男性化的生活、工作方式。中年组患病人数为95例,可能与中年人具有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及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未能及时预防有关[4]。
  在急性期时脑实质内的新鲜血肿CT表现为有清楚的边界及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60~80HU为其平扫时的CT值,常有一低密度影在血肿的周围,为环形。一般以基底核区、皮质下区及小脑等部位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幕上脑实质出血本研究中共有143例,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5]。基底节区出血在幕上脑实质出血中最为常见(图1~2)。幕下脑出血有30例,与青年组幕下脑出血患者相比,中年组及老年组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能是中老年人具有更长的高血压患病时间,使患病几率明显增加,而老年人中许多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其血压突然升高,就会使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本研究中幕上脑实质出血及幕下脑出血患者死亡人数分别为18、9例,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或者是因为有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为我院为一所基层医院,不愿在我院治疗而转入较高级的医院就诊。本研究结果发现,出血量是对预后有严重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的死亡率随着出血量的增大而升高;与幕下脑出血比较,幕上脑实质出血发生具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其具有较高的出血量及较高的死亡率。
  患者起病就诊时的血压及意识状态也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死亡率随其较差的意识状态而增高;随患者的血压增高而增加。如果血压持续增高患者会预后不佳,因为其增大血肿,使患者的出血持续发展,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结果发现,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在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血肿由于患者过高的血压而增大,脑水肿加重进一步形成脑疝导致患者死亡。
  总之,近年来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年龄较以前年轻化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于出现发病的患者应立即为其做头颅CT检查,以观察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明确其颅内情况及血肿演变程度。同时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合理控制,减少其对患者的血肿的影响,以免血肿在高血压的状态下继续增大,尽量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重视程度,做好高血压的筛查工作,积极地制定防治措施能够使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52.
  [2] 刘乾贵,越太迁,陈垦,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影像分析及预后评估[J].淮海医药,2004,22(3):202-203.
  [3] 陈少兰. 13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9):1751-1752.
  [4] 李晓玲.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89-90.
  [5] 李福花.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0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5):2287.
  [6] 林绍鹏.CT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99-100.
  (收稿日期:2011-08-29)

推荐访问:脑出血 预后 高血压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gongwen/2019/0422/896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