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_影响产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www.zhangdahai.com--企业公文范文】

  [摘要]分析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建立全面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环境;防护对策;产科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13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5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全社会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产科的医护人员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人们对她们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又高。因此,降低职业风险和做好自我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1产房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接触暴露血液、体液
  产科的主要对象是孕产妇及新生儿,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有羊水、血液排出,产房工作人员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且次数多,时间长。从产妇进入待产室开始,助产人员对其进行生活及分娩过程的全程护理,一些防护措施如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就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在对产妇实施护理,如备皮、会阴冲洗、更换会阴垫、处理更换产妇用物、肛门检查、阴道检查、灌肠、转送产妇、分娩过程、接触新生儿、母婴接触、处理带血用物等这些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接触到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尿液、汗液、呕吐物、粪便、泪液、母乳。暴露含HI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接生过程中近距离直视操作,羊水、血液、尿液直接喷溅面部皮肤及眼中较常见,皮肤暴露感染、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体液感染HIV的概率为0.1%。其中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均为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
  
  1.2职业暴露的利器刺伤情况
  产房助产人员在操作时接触刀片,缝针、剪、钳等锐利器械较多,极易引起各种损伤,尤其以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工作中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最为严重。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感染,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威胁最大。在接生过程中缝针刺伤多由操作不熟练,对会阴缝合解剖结构掌握不够。个别操作者在缝合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不习惯镊子夹取缝针,直接用手去接触缝针,加大了刺伤的风险。在会阴切口裂伤严重时,缝合伤口困难,常常需助手经肛门食指探查直肠内引导缝合。此时缝合者对伤口深浅掌握不当,易出现缝针刺伤配合者食指。在为产妇备皮、输液、肌肉注射时处理刀片、针头、破碎的玻璃安瓿时,注意力不集中,忙乱急躁处理,乱丢弃,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3环境因素
  产房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碘、戊二醛等均具有挥发性。对人的皮肤、眼、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期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紫外线灯及产生的臭氧,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产房的环境,臭氧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紫外线可使皮肤灼伤、眼角膜发炎、皮肤过敏等。
  
  2防护措施
  
  2.1加强助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
  普及防护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熟悉职业性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增强产房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将职业防护纳入护理操作常规。
  
  2.2接触血液、体液的防护
  助产者对产妇进行生活及分娩全过程的护理时。直接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工作中要戴口罩、帽子,穿不露脚趾的拖鞋。接生过程中应穿隔水性强的护衣,近距离操作时,尽可能戴防护眼镜。如有传染性疾病产妇,必须有隔离措施。如有产妇的血液、羊水、尿液不慎飞溅到脸部或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液清洗面部,并用抗生素滴眼液做好眼的清洗和保护。在处理污物时,必须对产妇与助产者有双重保护意识,防护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如手部接触到特殊感染者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后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2.3操作时戴手套
  助产人员在接触可疑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物时,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后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彻底洗手。在处理有血液污染的器械、清理产后接生用物时,均须戴手套进行,并注意手的清洁与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自效方法,一般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即可,但必须清洗彻底,掌握正确六步洗手法,必要时用快速消毒液涂擦。在对产妇进行检查、备皮、会阴冲洗、接触新生儿,处理产妇用物、尽量戴一次性手套。为产妇更换会阴垫时,用钳、镊夹取,减少徒手操作。疑有传染性疾病产妇接生时,应戴双层手套操作,助产人员手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以减少皮肤接触。接生前自我检查,对双手双前臂皮肤检查,如有破损或皮肤感染时,避免洗手上台接生。在台面、地面、墙面、物品上有血渍、羊水、尿液、呕吐物等体液须清洁时,应用含氯消毒液喷洒15~30 min后戴手套用抹布擦拭,擦拭后立即彻底清洁双手。
  
  2.4加强锐器刺伤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
  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多与工作粗心、心理紧张、忙乱、慌张、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有关。在使用缝针时应用持针器、镊、钳等夹取,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切忌用手接触缝合针。在接生过程中有序地进行每一步操作,避免忙乱操作,导致意外损伤。将缝针、刀剪用后放在弯盘中清理,不可放在接生台上,以免收拾用物时疏漏,刺伤自己或产妇。为产妇备皮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备皮刀,切忌用手接触刀片,处理用过的刀片针头放在治疗台、治疗车及治疗盘中。应将其丢人合适的耐刺容器内集中储存,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安瓿。为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每一位操作者要按安全程序使用锐器,忙而不乱,规范自己的操作。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出(轻挤)伤口的血液,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用碘伏及70%乙醇擦拭消毒。H/V对化学消毒剂非常敏感,70%乙醇1 min可灭活游离病毒。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应抽血做相关病理学检查,注射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2.5环境因素的防护
  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注意密闭保存,倒取量易少,防止外溅、外溢。取用消毒液时,眼、鼻尽量离消毒液保持最大距离且要戴口罩,防止溅到面部或眼中。注意室内空气交换,室内安装循环式空气净化器,以免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和各种废气在室内滞留。分娩结束后。产房应彻底清洁消毒的同时进行空气净化。每天对产房、待产室进行室内空气的交换及消毒,并定期对产房的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

推荐访问:产科 医务人员 对策 防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ongwenfanwen/2019/0415/772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