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 [浅静脉输液全程规范化操作体会]

【www.zhangdahai.com--企业工作总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70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笔者围绕浅静脉输液这个课题,在护理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1 浅静脉输液的配药
  
  (1)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配药前,输液前、中、后仔细检查,核对姓名、药名、床号、浓度、剂量、用法和输液时间7项内容准确无误。(2)做好玻璃安瓿的消毒、划割与折断,我们提倡首选易折型安瓿,它对医患双方都相对安全和方便。不管是何种安瓿我们主张应先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如果使用的是非易折型安瓿,要注意用砂轮划割颈部的深浅程度,防止过深划破安瓿颈玻璃壁,玻璃碎屑会污染其中的药品,划割痕迹长一般应不超过颈段周长的1/5,划割后的安瓿应同样消毒后,再徒手折断,这样充分保证无菌操作和清除玻璃碎屑。不宜用镊子等器物以暴发力敲断安瓿颈部,那样会有玻璃碎屑溅入安瓿内并污染药液,影响用药安全。(3)做好安瓿药液抽出和瓶装粉剂配制,正确抽出药液,应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刻度容量不要过大也不要偏小,一般是一次所要抽吸药液总量的2~3倍为宜。针头通常选用9~12号,与注射器的乳头相匹配,安装稳固,防止太松在操作过程中松脱。针头应插入安瓿的中部抽出药液为宜,若插入安瓿底稍不小心针尖就刺到玻璃壁而变钝或刺破安瓿底,产生不良后果。不要用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出药液,由于乳头比较短,吸入口径大,而且直接贴近切口处,很容易把安瓿内及切口处的非药品微粒吸入到注射器内,形成用药安全隐患。注射用粉剂的溶剂(媒)要保证适当的量,若不足则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而使残留药物增多,这既浪费药物又影响疗效。应严格遵照国家药典和药物说明执行操作,溶媒量不可任意加减。(4)防止针头堵塞,在配制瓶装粉剂如青霉素类等,应选择接触瓶塞的针头顶端最锋利面积最小的部分,即斜面法操作:左手持药瓶保持水平位,右手持空针,针头斜面向上,针尖朝上,空针活塞朝下,一般要使空针与瓶塞面呈45度~60度角进针,这样比其他角度进针时的针头与瓶塞接触面积相对较少,针头堵塞率较低。加快了配药速度,降低因瓶塞微粒的污染。
  
  2 输液排气
  
  浅静脉输液过程中微量空气进入输液管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应有的担心,因此,应尽力防止输液管中微量空气进入静脉血管,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影响。通常主要是采用三步排气法来消除输液管中的微量空气。(1)当药液流至输液管下端距尾端连接输液针约3 cm处,关闭开关;(2)消毒皮肤后再排气,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放慢液体流速,直至硅胶管内和针头时空气基本都排除干净,关闭开关。(3)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法,在第二步排气时,即消毒皮肤后再排气,此时要用手指轻轻弹击几下输液管终端滤器,迅速将终端滤器内贮藏的空气排尽,这是为消除比较隐蔽的管内微量空气。
  
  3 促进浅静脉充盈
  
  充分让浅静脉血管充盈是保证一针见血的关键之一,(1)确定好适当的止血带绷扎位置,一般距离穿刺点以上约10~12 cm为宜,选择适当的松紧度,一般是被治疗患者的通常稳定的收缩血压大小合适。这与白丽梅等[1]研究报道基本符合,她们的研究表明止血带的压力在10.7~16.0 kPa时,肢端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2)轻拍或热敷静脉所在的皮肤区域,促进静脉血管充盈。(3)对于输液较久的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脱水、休克、久病体虚患者,可采取局部涂抹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等,能较快扩张浅表小静脉,加速血管充盈,以利于有效穿刺。(4)握拳穿刺法,要求患者在穿刺时先握拳,穿刺成功后再松拳。
  
  4 减轻浅静脉穿刺疼痛
  
  手背以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是乏神经区[2],神经分布稀疏,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该区域内静脉穿刺被证实疼痛程度最低,通过长期反复实践验证确实如此。选择适宜角度进针,不同角度进针对肌肤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损伤程度是不同的,应尽可能选择损伤最小的角度进针,以减轻患者在进针时所引起的疼痛,我们的体会是在30度~60度范围内进针,角度越大,穿刺时患者疼痛越轻,回血也快,一针成功率高。这与陈翠华研究的结果非常一致[3]。
  
  5 处理换药瓶时药物交叉反应
  
  在输液换瓶时,输液管中的先后药液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混合,由于不同药物的化学性质不同,有些难免会发生相互反应而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尽管我们已有药物禁忌表,但是新药不断运用,而其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往往相对滞后,有时很难或无法知道某两种药之间是否发生不良化学反应。这要求我们要认真了解这方面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在换药时,又要勤于观察换药瓶时、后在输液管内两药相遇是否产生配伍禁忌现象:如药液相会处有沉淀、混浊等,如有则应立即关闭变速调节器,更换新输液管,重新排气后与原头皮针连接,并可避免再穿刺的麻烦。
  
  6 输液完时拔针
  
  通过反复观察认为:较好的拔针时机是输液瓶中药液流尽,若患者是卧位时当输液器内药液长度在10~14 cm、若患者是坐位时输液器内药液长度在12~15 cm较为合适,这与李秀芬的临床试验结果[4]基本一致。对输入昂贵药物的患者,多采取平卧体位,尽可能使输液器与输液的人体部位垂直,等到输液管内液体不再下降即与人体静脉压平衡时拔针,达到最小限度地药物残留损失。为了减轻拔针时患者的疼痛和护士的麻烦,我们在消毒前对汗毛较明显患者都采取局部剃除,这样避免了汗毛粘胶布很难撕脱又致患者疼痛的问题。拔针前应将调节器移至输液管终端滤器上缘处夹管不易回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避免污染病人皮肤和床单等。通常采用先拔出针头,同时迅速用灭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减轻针刃对血管壁所造成的损伤。我们不主张先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法,因为这会加重患者血管壁损伤和疼痛。
  
  7 按压止血
  
  拔针后主要做好以下4步按压止血法:(1)按压时机,在拔针离开血管和皮肤的瞬间应立即按压灭菌干棉签,不可延迟或超前;(2)按压部位应该是血管和皮肤的针眼所在的区域,为了保证血管和皮肤的双重针孔都能被压迫,必须保证足够宽的受压面积。(3)保持稳定适当的压力,压力太大患者不舒服,太小可能针孔处会渗血于血管外和皮肤外,一般是约等于该患者的正常收缩血压为宜。(4)要维持一定的压迫时间,一般约为3~4分钟,至少应按压3分钟。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压迫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些。
  
  8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处理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穿刺点局部不适或疼痛,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甚至灼热、剧痛。我们改进用50%硫酸镁60 ml,2%利多卡因30 ml,地塞米松30 mg,654-2注射液20 mg的4种药物混合液,以4层无菌纱布浸透混合液,湿敷患处,能消炎止痛、消肿清热,这比单一硫酸镁湿敷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白丽梅,傅常清,郭欣欣,等.止血带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7.
  [2] 张 萍.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0,7(3):7.
  [3]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
  [4] 李秀芬.减少静脉输液残留液体量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27.
  收稿日期:2008-03-12

推荐访问:输液 静脉 规范化 全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ongzuozongjie/2019/0302/12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