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3例临床分析]良性肌炎的症状有哪些

【www.zhangdahai.com--企业管理范文】

  [摘要] 目的:通过对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确诊后采取综合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和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利巴韦林、炎琥宁,大剂量维生素C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肌痛剧烈及肌酶显著增高者加用果糖治疗。结果:患儿2周内恢复。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及后遗症。结论:急性良性肌炎的患儿急性期均有肌痛表现,且大部分患儿肌酸肌酶(CK)显著升高。
  [关键词] 儿童;良性肌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8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53-02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感染流行性感冒过程中发生的肌炎,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病毒性肌炎、流行性感冒肌炎。冬春季发病较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咳嗽、咳痰、颈肩及上下肢肌肉钝痛,常在运动后加重。本文对本院就诊的良性肌炎患儿23例进行治疗,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良性肌炎患儿,患儿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有肌肉钝痛、触痛、身体乏力或肌肿胀;无关节病变或神经病理征,感觉无异常,急性期肌酸磷酸激酶(CPK)显著升高。
  1.2 临床表现
  急性良性肌炎起病突然,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秋季发病最高。前驱症状持续2~3 d,前驱症状改善,突然出现两下肢疼痛和触痛,主要累及两侧下肢肌肉,以小腿肌群如腓肠肌疼痛及压痛为多见,其次为大腿肌。常于睡眠初醒时突然发生,可致跖屈状态及跛行,腱反射正常,感觉无异常。1~2岁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拒站、拒走或易摔倒。
  患者平素均体健,无神经系统家族性遗传病史。23例均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并伴有颈肩及上下肢肌肉钝痛。肌张力、腱反射均无异常表现,且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均阴性。其中2例表现为易摔倒甚至拒走,4例拒站立。肌痛部位:小腿肌痛17例,大腿肌痛及上臂肌痛各2例,颈部、肩胛部肌痛各1例,9例有受累肌肉局部肿胀,但无红热表现。6例受累肌群有无力表现。23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PK)均显著增高,最低达580 U/L,最高达2 000 U/L,患儿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也显著增高,平均为56 U/L(正常为1~24 U/L)。末梢血白细胞降低6例,心电图异常7例。15例做病原学检查,4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肌痛恢复期复查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1.3 治疗
  全部患者确诊采取综合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和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利巴韦林、炎琥宁,大剂量维生素C为主,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肌痛剧烈及肌酶显著增高者加用果糖治疗,4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患儿治疗2 d效果欠佳,鉴于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改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后,一般状态明显好转。所有患儿均治疗4~7 d,肌酶降至正常。绝大部分患儿2周内恢复。出院后随访3~6个月,预后良好,无复发及后遗症。
  2 结果
  23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入院后,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无复发及后遗症。
  3 讨论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之一,首先由Lundbeng(于1957年报道)在瑞士儿童中发现,本病可能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儿童在感染呼吸道病毒过程中并发的肌炎,以流感病毒多见。5~13岁是此类疾病的多发年龄,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其原因可能与男孩活动量大于女孩有关。发病前期表现出基本的流感症状,随病情的发展常表现出晨起时双小腿肌肉疼痛,以腓肠肌为主,其次为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常有明显触痛。严重者可累及颈部、肩胛及上肢的肌肉,患儿因腿痛常表现出行走异常、跛行、拒走等,肌力下降不明显,患儿无皮肤感觉异常,外观无红肿,神经系统反射无异常表现。通过对患儿进行肌酸肌酶(CK)检查,18例患儿明显增高,高达正常水平的10倍以上,其余5例患儿CK正常,可能与非急性期采血有关。CK值的下降,与临床恢复相平行。大多数患儿可在2周内得到恢复,个别的患儿可持续2周以上。除CK增高外,15例患儿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亦增高,2周内复查均恢复正常,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预后较好。治疗主要以限制活动、抗病毒治疗为主,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本病肌痛明显时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流行性肌痛:此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对肌肉的直接侵袭性表现,是在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后,以胸壁、腹壁及膈肌附着点突发性肌痛为显著特点,潜伏期2~5 d,可伴腹肌强直、咽痛、食欲不振、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基本正常。多发性肌炎:病因不明,个别与遗传有关,病程进展慢,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并发皮肤损害,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48%患者伴肌痛及触痛。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肌纤维坏死。病毒感染疲劳综合征:典型代表是流感病程中伴有肌肉酸痛、乏力,这种情况的肌痛广泛,部位不确切,出现在流感的初期及极期,CPK无显著升高,无炎症性肌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318.
  [2]王家勤.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J].河南医药信息,2002,18(10):67-68.
  [3]钱先,陆双军,郭峰.良性肌炎1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5,14(10):732-733.
  [4]汤光.临床合理用药手册[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5:876.
  (收稿日期:2010-06-09)

推荐访问:临床 儿童 分析 肌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uanlifanwen/2019/0420/839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