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个例报告 83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合同范本】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83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资料,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3例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静脉滴注引发的最多,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最多见,其中喹诺酮类31例(37.35%),是不良反应最多的一类。结论:随着抗菌类药品种类和使用不断增加,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等有关,所以临床医生要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菌类药品;统计分析
  
  Analysis on 83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y anti-infective drugs
  ZHONG L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correlative factors for their safe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83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and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exes, ages, drug varieties, administer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s. Results: Of the 83 patients, females were more than males, the first of all the drug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ost frequent in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and commonly quinolones 36 cases(43.37%). Conclusi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frequency was increased with involement of many kinds of anti-infective drugs, mostly by injection,the occurrence of AD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age of patients,the patients"sexes and category of drug. Rational use of anti-infective drugs should be taken to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 anti-infective drugs; statist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16-02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引起的有害的或不期望的反应,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有利于尽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可以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确保用药安全。为全面了解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促进抗菌类药品临床合理应用,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现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83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8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均来自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患者,均由医师、护士和药师呈报,报告资料完整。
  1.2 方法:根据报告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8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35例(42.17%),女48例(57.83%);年龄1.3~90岁,各年龄段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构成比,见表1;有药物过敏史9例(10.84%),有家族药物过敏史3例(3.61%)。
  2.2 给药途径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8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者66例(79.52%),口服10例(12.05%),肌内注射7例(8.43%)。
  2.3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结果: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的结果,将其分为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死亡等;本组治愈54例(65.06%),好转29例(34.94%)。
  2.4 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药物种类,见表2。
  2.5 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抗菌类药物:主要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塞肟、阿莫西林钠/克拉维甲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红霉素、磷霉素等。
  2.6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根据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分类方法对8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见表3。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概述:药物不良反应是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为改善生理功能而服用适当剂量药物所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或治疗上不需要的反应,但由于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致畸作用等。①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常见,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它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②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其轻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瘙痒、各种类型的皮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其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性质和药物剂量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一般人即使到了中毒剂量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而特异体质患者在使用极小剂量时就会发生。④特异质反应。指极少数人应用某些药后产生与药理作用毫不相关的反应,常存在遗传性酶缺陷。⑤致畸作用。指孕妊娠妇女服药后对胚胎或胎儿的不良反应,妊娠期的前3个月,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最大,容易引起胎儿畸形。
  3.2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与性别的关系:从本资料分析,男35例(42.17%),女48例(57.83%),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段分析,女性患者也都不低于男性,应引起临床重。
  3.3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年龄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本资料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60岁以上的患者(28.91%),其次是51~60岁年龄段,发生率为21.69%,可见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陈红清等人研究报道[2]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药物治疗而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2.5倍。主要可能原因:①老年患者血浆蛋白浓度下降,与药物结合能力减弱;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引起体内药物的蓄积;③一般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导致患者对药物依从性降低[3]。
  3.4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给药者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79.52%。由于静脉滴注具有给药迅速、给药量大、给药方便和见效快等优点,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能与此有关,同时静脉滴注牵涉到药物的配伍、给药速度等问题,所以当患者临床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通过静脉给药。
  3.5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品种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喹诺酮类药物(37.35%),其次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与这两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我国对抗菌类药物合理应用还没有统一的原则,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4]。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尤其对G�-杆菌活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少、口服吸收好、半衰期较长、不需做皮试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高,可能原因[5]:①皮肤粘膜症状多与过敏性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有关;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与分子结构中的氟原子和哌嗪环有关,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使中枢神经兴奋增高,用药后出现神经症状;③消化系统症状多与剂量有关,尤其是静脉滴注给药时与滴速密切相关,一般在减少剂量或放慢滴速后,其消化系统症状很快缓解;④喹诺酮类药物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
  3.6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组资料显示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为主,表现为皮肤出现充血性丘疹、散在红斑伴皮肤瘙痒、皮肤潮红等,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
  总之,为减少抗菌类药物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严格掌握用药原则、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临床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尤其是好发人群,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6],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申国庆.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谈临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4(1):49-50
  [2] 陈红清,陈志强,岳晓玉,等.202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2):130
  [3] 徐帆,庞云丽.2000-2001年我院药源性病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0,11(5):276~278
  [4] 刑玉柱.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业,2005,14(1):59-60
  [5] 施玲玲.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168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5(6):531
  [6] 邓增潮,梁增杰.72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1):30-31
  
  作者单位:641001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

推荐访问:抗菌 不良反应 类药 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etongfanben/2019/0309/43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