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蜗居”:让童年的语文丰满起来]中国住房告别蜗居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曾读过王富仁先生的《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深有感触。“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发展,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儿童的世界,是那样独特、丰富而美好;儿童是天生的“缪斯”,需要栖居在富足而幸福的诗意之境。
   让儿童“栖居在富足而幸福的诗意之境”应成为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和应有情怀。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认为,“语文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存在’的言语生命欲求、言语生命意识为首务”,“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人的生命活动和言语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儿童的语文学习与整个生活相关联,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祖国语文所固有的丰厚、博大和深远,彰显出祖国语文对儿童精神发育所应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一件多么美好,也是一件多么必要的事情啊。然而,在“应试教育”阴霾的遮蔽下,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狭隘教学行为,以致语文教学始终走不出“蜗居”的困境,这“蜗居”不仅仅是有形的教室,更是多年来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形的陈旧的教育观念。
   语文教学要走出“蜗居”状态,当从课堂教学开始。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是改善阅读教学。我们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认为,当下的阅读教学应当从以往关注教学的方法转向更为关注教学的内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要重要。
   只有当老师们充分体认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在教《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样的诗文时,不至于只会引导学生弄懂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或总是纠缠于每句话讲了什么,整个课堂显得“单薄”“扁平”,毫无生气,毫无情趣。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要真正实现“教教材”“教课文”向“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就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读懂”这个层面上,而应更注重如何让学生学丰富,去经历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堂要为孩子们多开几扇窗: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古人《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的典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古人学问无遗力”的事实;是不是可以用谈迁与《国榷》这样的故事让他们去阐述对“少壮工夫老始成”一句的独特理解;是不是可以用《纸上谈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这一类史实让他们去体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走出了“蜗居”,课堂才会变得“敞亮”,变得丰厚,变得灵动。
   其次,语文教学要走出“蜗居”状态,当知“生活即是语文”。“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学生变得愚笨,以致最终丧失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就儿童的意识和儿童记忆的性质本身来说,要求一分钟也不能把鲜明的周围世界及其规律性在其面前掩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和体验”才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要让儿童充满活力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就需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点燃他们生命的激情。语文是一门重体验、重感悟的学科。课堂上让学生有效地获得间接经验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更缺少不了的是在生活中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他们丰富的体验,也才能培养他们一定的情感和意志,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启迪智慧,点化生命。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懂得不要去挤占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时间,不要去压榨学生玩耍的时间,因为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只有当学生能将文本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生活言语,那时的语文才是他们自己的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访问:蜗居 丰满 语文 童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319/2312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