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_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预测指标的临床研究

【www.zhangdahai.com--转正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ICP)的早产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60例已确诊为ICP的患者,将妊娠不满37足周分娩的早产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并计算其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结果 60例ICP患者平均孕期为(38.1±1.7)周,无死胎现象。早产8例(13.3%),与孕足月妊娠ICP患者相比,早产ICP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更高[(47.8±15.2) μmol/Lvs(41.0±10.0) μmol/L,P[1]。通常情况下,ICP是良性的,无害的。据有关资料报道,ICP主要引起自发性早产(19%~60%),死胎(1%~2%),胎儿宫内窘迫(22%~33%),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胆汁酸和孕酮的代谢改变有关[2-3]。本研究主要探讨在ICP患者中对自发性早产具有预测意义的有关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产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ICP患者60例,年龄18~40岁,平均27.0岁。孕期为22~39周,平均35.0周。首次出现瘙痒的时间为20~37周,平均32.0周。28例孕妇为初产妇,32例为经产妇。
  19例曾患过ICP,其中14例有过早产病史,2例出现过宫内胎儿死亡。7例有过胆石症病史,1例曾有过尿道感染,整个研究过程无死胎,产后胎儿均正常。本组8例ICP患者实施了终止妊娠,其中3例给予熊去氧胆酸,5例给予考来烯胺(消胆胺)治疗。60例ICP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4]: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不适,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排除妊娠期其他皮肤病;②血清胆汁酸升高,伴或不伴有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③妊娠终止后瘙痒、黄疸迅速消失,胆汁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逐渐下降至正常。
  1.2 方法 瘙痒强度评估:0分,无瘙痒;1分,轻度瘙痒,偶尔性的;2分,中度瘙痒,每天无症状周期性、间隙发作;3分,重度瘙痒,每天有症状周期性的发作;4分,重度持续性瘙痒。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于-20℃低温保存待测,肝功能采用常规实验室技术检测,胆汁酸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试剂由烟台奥斯邦公司提供。并做腹部B超及病毒肝炎血清学检测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性疾病。将自发性分娩且孕期不足37周的定义为自发性早产。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差异的比较的采用Mann-Whitney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秩相关分析。显著性的早产预测因子的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P值为双侧,以P   
  
  3 讨论
  
  ICP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肝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和妊娠预后仍不清楚[5]。我国重庆、上海的发病率分别为2.3%和4.4%,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报道该院10年间ICP的发生率为5.2%[6]。虽然ICP对产妇来说是良性的,但严重影响胎儿的预后。有报道称[3],在ICP患者中,自发性早产的有逐渐走高的趋势。因此,对ICP潜在的功能、代谢紊乱和一些特异的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资料中,60例ICP患者中有8例发生早产,发生早产率为13.3%,与足月分娩患者相比,不足37周分娩患者的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47.8±15.2) μmol/Lvs(41.0±10.0) μmol/L,P[7]。Germain等[8]报道,在ICP期间,由胆酸介导的催产素受体合成的增加,导致催产素受体的活性的增加,因此,ICP孕妇比正常孕妇需更低浓度的缩宫素即可产生子宫收缩,易致早产。胎盘在防止有危害性的潜在的有害物质包括胆汁酸影响胎儿具有决定性作用,母体高浓度的胆汁酸影响胎盘营养物质的运输、胎盘激素的合成和绒毛膜血管的收缩。
  本研究没有分析针对早产的治疗效果,事实上,在不足37孕周的产妇中,8例患者有3例接受熊去氧胆酸(UDCA),5例接受考来烯胺的治疗,尽管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接受考来烯胺治疗的孕妇的分娩时间明显早于接受UDCA治疗的孕妇。但本次研究的群体太小而不能将接受UDCA治疗的孕妇和接受考来烯胺治疗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作出统计学比较。从本组结果来看,瘙痒症状首发时间和高浓度的TBA是预测早产的指标,同时,这二者也是对胎儿有着潜在性危害的因子,因为预后是不可推测的。我们目前的策略就是要对已确诊的ICP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多项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表明,UDCA是首选药物,服用后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的重吸收,降低胆酸,改善胎儿环境,从而延长胎龄。
  
  参考文献
  1 陈元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58-59.
  2 Heinonen S,Kirkinen P.Pregnancy outcome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bstet Gynecol,1999,94(2):189-193.
  3 Rioseco AJ,Ivankovic MB,ManzurA,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perinatal outcome.Am J Odstet Gynecol,1994,170(3):890-895.
  4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09.
  5 Glantz A,Marschall HU,Mattsson LA.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Relationships between bile acid levels and fetalcomplication rates.Hepatology,2004,40(2):467-474.
  6 王弘,王春玉.嘉峪关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5例发病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6,24(18):124-126.
  7 张利平,刘建.胆汁酸致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并发症的机制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4):355-357.
  8 Germain AM,Kato S,Carvajal JA,et al.Bile acids increase response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myometrial oxytocin receptor.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2):577-582.

推荐访问:淤积 胆汁 早产 临床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zhuanzhengshuzhibaogao/2019/0404/549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