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产后忧郁症的影响 免费心理咨询在线聊天

【www.zhangdahai.com--工作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08-02�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1]。笔者就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作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0例产妇均系2002年1~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直接从病房进入手术室作剖宫产的产妇被删除),年龄21~38岁,孕周36~42周,新生儿体质量2400~4300g。�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陪伴分娩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陪伴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年龄、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陪伴分娩的做法�
  2.2.1 设置陪伴待产室 设单人病房,布置整洁优雅,配百页窗帘、床、柜、沙发、茶几、电视机、音响等。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后即送入陪伴待产室,助产士按常规观察产程、关心护理产妇,产妇的亲人(丈夫占83%、母亲15%、其他占2%)亦陪伴在产妇身边。�
  2.2.2 开设陪伴分娩培训课程 自编教材,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陪伴分娩的方法和技巧等,孕妇产检期间,陪伴者按预约日期分批集中听课,同时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2.2.3 陪伴分娩技巧 陪伴者全过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适时给产妇精神鼓励,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进展;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给产妇以舒适抚摸,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地轻揉产妇的下腹部;或抓捏产妇部转移痛点,分散注意力,按摩阿氏穴减轻产妇腰骶的胀痛;产后在产房观察2h,陪伴者与产妇一同转入爱婴区。�
  2.3 调查方法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2],产后1周内(未出院前)将SDS问卷发给产妇,说明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涵义后,让产妇独自作出评定,表格收集后由专人评定分值。�
  2.4 筛查标准 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为(41.88±10)分,分界值标准为53分,将SDS>53分者定为阳性(即抑郁症状存在)。�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
  
  3.1 两组产妇SDS分值比较 见表1。�
  3.2 两组产妇SDS阳性率比较 见表2。�
  
  
  从表1可见: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4.111,p2检验,χ2=8.98,p[3],而无陪伴分娩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达26.0%,远高于国内已有的报道,且陪伴分娩组产妇的SDS分值显著低于无陪伴分娩组产妇。原因可能是: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我国初产妇较多,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疲惫导致的焦虑紧张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而陪伴分娩改善了产妇的周围环境,分娩过程中有亲人陪伴在左右,得到了亲人给予的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如喂水、喂饭、擦汗等),产妇不会感到环境陌生、孤独和无助,有一种完全感和满足感,分娩过程中心态相对稳定,分娩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较无陪伴分娩产妇明显弱化,分娩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较无陪伴分娩产妇明显弱化,产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产时情绪愉快,从而对产妇产后情绪的调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临床护理措施�
  4.2.1 加强围产期保健 我们不仅要重视围产期母婴的生理、生长发育的变化。还应十分关注孕产妇的个性特征、分娩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4.2.2 大力开展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临床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使现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遏制现代产科干预性治疗日渐上升的趋势,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要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陪伴分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保护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4.2.3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整体护理水平 妇女在怀孕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格外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柔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关爱,使孕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安全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5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5.1 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需求 由于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自然会有许多不一定合乎情理的思考、疑问,患者有要求医务人员理解、尊重、接纳自己的需求心理。医务人员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均要一样对待,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我院已实行的整体护理、三级医师查房、医疗工作小组均能部分解决患者的这方面的心理需求,但在工作繁忙如加床情况、突发大事件抢救患者时或疾病复杂、合并多种疾病时,往往忽视与患者充分交流,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诊断、转归、治疗方案不明,对需要做的检查、化验目的不明,往往对治疗不满意。对确诊时间长误认为是医务人员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未能及时治疗,耽误了病情,怨气大,易造成医疗纠纷。建议完善医疗小组,各级医护人员分工协调,做好患者在诊治过程的医疗、护理、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如医疗工作小组负责人着重负责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方面的解释工作,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住院医生主要负责治疗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患者诊治过程中疾病变换和心理变化。专业护士着重向患者介绍病区、相关环境及分管床位的医师、护士。禁止以床号直呼患者,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给予尊称,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专业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按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并宣传疾病有关康复保健知识,减轻患者思想负担。这样更好的满足患者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5.2 获得信息需求 知情权是患者应有的权利,凡是与疾病诊治有关的内容均包括在内。如医院的环境(门诊、住院患者相关科室的科室配置等)、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相应情况介绍、关于疾病的诊断及其依据、需要进行各项检查的目的、必要性。�
  5.3 获得安全感、早日康复的心理需求 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都会产生程度不一的焦虑不安,对手术产生恐惧。因此。具有强烈的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求。这些要求包括对各项检查是否安全,是否产生痛苦或危害,对治疗、服药的副作用、不良后果是否出现,希望早日康复痊愈,不再复发等。为了满足患者这一心理需求,就需要医务人员充分理解、同情、体贴、关心患者,耐心仔细的做解释工作,每做一项检查或化验,每做一项侵袭性操作,每使用一种药物均应向患者讲明,给患者最大的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5.4 适当安排的需要 对患者思念家人,情绪波动大,增加一点活动,满足患者娱乐活动的需要,减轻患者烦躁不按的情绪[4]。�
  
  参考文献�
  [1] 陈燕杰,钟友彬.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13.�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3:25-41.�
  [3] 陈燕杰.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J].现代康复,1999,3(10):1184.�
  [4] 莫绍伶,向阳,潘文芬.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提高服务技巧.中国医疗纠纷与对策,2003,12(4):337-338.

推荐访问:忧郁症 产后 护理 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ongzuoxindetihui/2019/0310/695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