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及活动性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如何根治

【www.zhangdahai.com--辞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及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按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段患儿Hp感染情况,比较Hp阳性或阴性与患儿胃黏膜病理、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各年龄组患儿Hp感染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与阴性组不同程度胃黏膜病理人数、活动性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时期易导致Hp感染,且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及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病理;活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149-02
  
  Relationshi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Mucosa Pathological and Activities in Children
  Shabila・Shabiti1Mayinuer・Tuerxun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Urumqi,Urumqi 830000,China;2.Children"s Hospital of Urumqi,Urumqi8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mucosa pathological and activities in children. Methods 120 patients of gastroscopy,by age group,compared with Hp infection in children of all ages,Hp in children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s,activity of gastric mucosa.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age groups(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p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of various number of mucosal pathology and number of activities(P<0.05). Conclusion Childhood lead to infection of Hp. Hp infection and degree of activity of gastric mucosa and gastric mucosa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Gastric mucosa;Pathological;Activity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目前,Hp已被认为会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有文献报道称,有50%成人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是由于儿童时期感染了Hp[1]。为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特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反复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患儿120例,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总结不同年龄段患儿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反复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120例患儿,上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4~16岁,平均(9.3±2.9)岁,将这些患儿分为<6岁组25例,6岁~组46例,9岁~组33例,12~16岁组16例。
  1.2 方法
  1.2.1仪器 Olympus CV-240电子胃镜。
  1.2.2 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胃镜检查,胃镜入胃后取胃窦部黏膜组织2块进行染色、活检。
  1.2.3 病理诊断[2]依据全国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黏膜病变程度共分三级。轻度:黏膜炎细胞浸润较少,浸润深度<黏膜厚度的1/3;中度:黏膜病变程度在轻、重度之间,炎细胞浸润深度为1/3~2/3;重度:黏膜上皮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厚度>黏膜2/3。若固有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判断为“活动性”。
  1.2.4 炎症活动性判定标准[3]按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轻度:有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胃黏膜固有膜;中度: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层,且表面上皮细胞间、小凹上皮细胞间或腺管上皮细胞间见中性粒细胞浸润;重度:有较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层,且除表面上皮细胞间、小凹上皮细胞间或腺管上皮细胞间见中性粒细胞外还可见小凹脓肿。
  1.2.5 幽门螺杆菌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两项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Hp阳性:①取下的标本中胃窦黏膜组织染色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典型幽门螺杆菌;②胃黏膜组织细菌培养Hp阳性。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各年龄段Hp阳性及阴性例数及患儿的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及活动性。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Hp阳性率
  反复上消化道症状的120例患儿中有55例Hp阳性,占45.83%。各组活动性人数见表1。各年龄段Hp阳性与Hp阴性患儿活动性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年龄段Hp阳性与Hp阴性患儿活动性人数比较[n(%)]
  2.2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胃黏膜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程度比较
  Hp阳性组胃黏膜轻、中、重度慢性炎症发生率见表2,病理变化主要以中度为主;Hp阴性组胃黏膜轻、中、重度慢性炎症发生率见表2,病理变化以轻度为主;两组轻、中、重度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胃黏膜病理变化程度比较[n(%)]
  2.3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比较
  Hp阳性组共有44例患儿处于活动性病变中,轻、中、重度发生率见表3,以中度为主;Hp阴性组有12例患儿处于活动性病变中,其中以轻度为主;两组轻、中、重度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Hp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比较[n(%)]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最先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中可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黏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黏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其致病原理是通过释放细胞毒素、尿素酶、黏液酶、脂多糖、脂酶和磷脂酶A等物质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
  本文旨在分析各年龄段儿童Hp感染与胃黏膜慢性炎症之间及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0例上消化道症状反复发作的患儿中,Hp感染者55例,阳性率达45.8%,说明Hp感染在儿童胃肠疾病中比较普遍。其中44例胃黏膜存在活动性炎症,占80.0%。刘文莉等[4]曾报道胃黏膜存在活动性炎症患儿占Hp阳性患儿的47.8%,但苏红等[5]报道为97.5%,考虑其原因可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而Hp阴性组65例患儿中只有12例患儿胃黏膜存在活动性炎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表3显示,Hp阳性组胃黏膜病理变化主要以中度为主;Hp阴性组病理变化以轻度为主;两组轻、中、重度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黏膜活动性病变以中度为主;Hp阴性组12例黏膜活动性病变以轻度为主;两组轻、中、重度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胃黏膜活动性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也密切相关。
  有流行病学[6-8]资料显示,人的一生感染Hp的主要阶段为儿童期,感染Hp的患儿又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体征,常易表现为反复的上消化道症状,因此对这类患病儿童应进行Hp筛查,早诊断及尽早对症治疗,这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小兆,张翠萍.学龄期儿童病毒性肝炎胃黏膜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86-87.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89.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4] 刘文莉,朱莉,靳蓉,等.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疾病38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9):721-722.
  [5] 苏红,陈其奎,钟英强,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分析[J].新医学,2005,36(12):694-695.
  [6] 李志义,刘斌,吴启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52-54.
  [7] 唐炜,张尤历.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1,14(24):3688-3693.
  [8] 党霞,玛尔哈巴,钟咏梅.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40-41.
  (收稿日期:2011-07-11)
  

推荐访问:感染 活动性 幽门 螺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izhibaogao/2019/0423/899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