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甲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总结】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临床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静脉滴注,1次/d)及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1次/d)和壳甲丸(1丸,3次/d),连用60 d。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主观症状改善率(85.7%)高于对照组(48%);治疗组正中神经(治疗前42.1 m/s升至治疗后46.2m/s)、尺神经(治疗前44.8 m/s升至治疗后47.9 m/s)、腓神经(治疗前33.6 m/s升至治疗后38.2 m/s)、胫后神经(治疗前40.2 m/s升至治疗后47.4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1]临床上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或过敏、麻木、热感或冰凉感为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植物神经、颅神经损害,后期可出现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亦可合并糖尿病足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而致残。目前认为DNP主要为代谢障碍和源于微血管病的缺氧损伤。本研究采用壳甲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以主观症状改善情况为依据,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SNCV)为客观指标[2],进行疗效判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诊断符合1993年上海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专题会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8例。全部为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4~79岁,平均62岁,病程4~22年,体质量46~78 kg;8例口服降糖药治疗,27例应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45~81岁,平均60岁,病程3~24年,体质量43~77 kg。9例口服降糖药,24例应用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麻木、乏力、感觉迟钝或过敏、肢端发冷。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香丹注射液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肌内注射甲钴胺500 μg,1次/d,同时口服壳甲丸1丸,3次/d,2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两组均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治疗期间禁用含Vit B12的药物及其他活血化淤类药物。
  1.3 疗效观察及评价
  1.3.1 疗效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估自觉症状包括自发痛、知觉异常(麻木感、灼热感、冷感、感觉迟钝或过敏、皮肤瘙痒等),疗效判断结果为:显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明显减轻,夜间睡眠好转)、好转(肢端疼痛、麻木、乏力轻度减轻,夜间
  睡眠略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夜间睡眠无好转)。同时于治疗前后采用丹麦丹迪公司cantataTM型肌电图仪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患者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的SNCV。
  1.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主观症状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糖尿病神经病变起病多缓慢,一般以下肢较上肢为重,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其病急者治疗及时预后较好,历时较久者疗效较差[4]。糖尿病糖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神经生长因子及维生素缺乏、遗传等因素被认为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尤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是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5]。
  糖尿病神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郎飞结间长度改变。甲钴胺可通过以后途径改善SNCV[6]:与脱氧核苷Vit B12同为活性Vit B12,与非活性Vit B12相比更易进入神经细胞内;促进髓鞘的主要组成成分卵磷脂的合成,而后者与髓鞘、核糖体膜、线粒体膜、突触及受体等的功能有关;是蛋氨酸合成的辅酶,此酶对神经细胞内合成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至关重要。壳甲丸为纯中药制剂,可调节机体代谢、解除口渴、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糖素的产生,使糖尿病病情得以迅速改善,并可防治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上述两种药物相互结合、标本兼治,可有效地通过改善糖尿病症状,营养保护末梢神经而达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SNCV显著改善。以上结果证实,壳甲丸联合甲钴胺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疗效明确,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宁光,罗邦尧,陈家伦.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4):200.
  2 Aotova CE. Electrophysiologic measure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mechanism and meaning. International Rev Neurobiol,2002,50:229-255.
  3 卢瑛,王英,张慕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94-95.
  4 高研.中老年与糖尿病.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36-141.
  5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权威指南.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433.
  6 封卫毅,侯家玉,王晶,等.甲钴胺、格列齐特及其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 27-3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周围神经 病变 疗效 治疗糖尿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anquanshengchanzongjie/2019/0403/533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