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专业课教学中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医药集团一池云锦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总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798-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为了提高医药院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采用学生对学科成绩自我评价模式,开设创新课程,调整学科教学学时数,改变以往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的考核方式,探索建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加速医药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1 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实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随着现代科技向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出现很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社会需要后劲足、反应快、适应能力强的人才,需要学生加强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的基础是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国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老先生”式应试型课堂教学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满足于对老师讲授内容的记忆,内容固化,循规蹈矩,形成对教师讲授内容正确性不容质疑的错误概念,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权利。另外,传统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输灌和再现,缺乏老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创新,教师也没有在引导学生开展进行创新思维方面引起足够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不够重视。
  
  2 调整理论和实验课的比例,改革现行教学模式
  
  医药类专业的科目是一类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往教学中理论教学多为“填鸭式”教学,实验教学往往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多为验证性内容,实际理论教学学时和实验教学学时为2∶1或更小;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课的开设内容明显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增加实验课的比重,挤出一定的实验学时,集中一段时间,通过对理论课所学内容的了解,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设计实验,并实际动手操作。为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一部分科研,在教师指导下,将本科生组成科研小组,让学生接触新科技、新事物、新问题,既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动手设计的能力,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动结束时,教学生总结科研成果,撰写论文,并组织学生论文评比,让其中一部分优秀论文获得奖励,使学生受到鼓舞,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探索新的学科成绩评价模式
  
  以往的考试模式是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科成绩的评定完全由教师决定,实验内容考核也仅仅是仅凭几份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并不了解;有些学生连实验课都没有参加,也交了漂亮的实验报告,报告的得分有的也比较高,影响了学风,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中不好的负面影响。同时,理论课考试侧重以书本内容记忆和理解的程度,内容死板,形式单一,容易误导学生形成概念的固化,思维能力的局限或狭隘,理解问题的片面,其考试结果与学生的记忆力相关性较大。这种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必须探索一种既体现中国现代教育特点,又能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学生学科成绩的组成不仅是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适当增加创新能力的考察成绩。考察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内容可以自选,教师的作用仅起指导作用,应以学生创新设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主要考评依据,成绩的评定由学生自己共同讨论评定。方式可以采用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每位同学的资料,结合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给每位同学打分,取其平均值。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包括基本思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目前研究状况、课题设计的难度和意义、新颖性、应用的原理及设计思路等内容。
  
  4 开展互动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统一的学习方法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1]。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进行引申,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采用互动性教学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树立自信心,敢于向定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不能急于求成,重在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引导,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事例加以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细菌学专家Fleming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培养皿盖子没有盖好,他发现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他把这些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不见了。他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Fleming认为青霉菌中存在一种强大的抗菌物质,取名青霉素。1940年,生物化学家澳大利亚人Howard Florey教授和德国科学家Ernst Chain成功分离出性质稳定的青霉素。青霉素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也因这一里程碑的发现于1945年颁发给他们诺贝尔奖。由此相继发现许多种抗生素。
  
  5 以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为着眼点,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
  
  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从事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突破传统医学学科和专业界限,改变过去专业设置过细、过多、过时、过乱的现象,建立以医文理渗透、理工医结合,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为特点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专业课则应更加突出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为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基础[2]。
  
  参考文献:
  [1] 孙建设,屈长明.浅析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J].经济师,2007,1:147.
  [2] 侯慧君.增强大学创新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72.
  收稿日期:2008-04-28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中对 培养模式 课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anquanshengchanzongjie/2019/0303/31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