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要陷入对“现代科学”认识的误区 中医与科学关系的认识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总结】

  摘 要:西医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的标准则是不同的,所以中医界提出“科学多元论”。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时,有人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将中医与现代科学也彻底对立起来。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提出:①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②现代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文化;③文化背景与科学是两回事;④中医不可能脱离现代科学轨道自行发展。�
  关键词:现代科学;文化背景;科学进化;中医发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01-02��
  
  中医界关于科学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学术讨论已有些时日,并仍在继续。引发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始动原因,是人所共知的,即缘于对中医的科学性认定问题。西医是科学的,中医也是科学的,但中医之科学与西医之科学是不同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提出科学是多元的。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这样的认定,无可厚非,因为中医确实有它自身的特点。但是,在认定中西医科学之差异的同时,我们有些同志把现代科学也统统归为西方科学,进而将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视为是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差异。甚至有人提出,应当将中医列为文化的范畴,以便与科学相区别。这显然是对现代科学认识上的误区。不破除这些误区,对中医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现代科学不能等同于西方科学�
  
  现代科学主要是在西方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是否就可以认定现代科学即是西方科学呢?恐怕不能。最近网上转载《学习时报》一篇《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哲学解析》的文章,作者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科学”提供路径。文章指出:“近代中国学术界讨论文化问题,长期习惯于仅仅采用‘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特别是其中水平的一维――“东西维”。可是,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中讨论文化进化或文化发展,永远不可能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原因很简单――缺少时间的维度。在没有时间维度的“地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绝对是平起平坐的,于是学者们就永远可以抬杠:“为什么我东方文化就要西化?为什么你西方文化就不东化?”“引入‘现代化’这个概念,其实就引入了‘时间’维度,这样就对了。因为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不是在三维空间中静止地存在着,而是在四维空间中沿着时间的维度进化着。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进化的分期,国际知识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原始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狩猎-采集,主流文化是神话-传说-巫术;中世纪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农业-畜牧业,主流文化是宗教-手工艺;近代-现代社会,主流生产方式是工业,主流文化是科学-技术。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发展到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阶段,主流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是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继续被称为‘西方文化’是不恰当的。”作者主张从时间维度去审视科学的发展,提出的是一个怎样看待科学发展的问题。仅在“三维空间”看事物,必然是静止的,不变的。把现代科学完全等同于西方科学,也就是因为没有从时间维度上看到科学的进化。�
  人类的进化依赖于生产劳动,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所以,人类在进化,文化也在进化。在文化的进化中,科学是率先在前的。科学的进化,不是局限在一定区域内封闭进行的,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需求,使科学具有着难以阻挡的渗透力;科学发展又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象征,在科学的发展与交流上,完全不受文化和国界的影响,其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政治、经济发展无法相比的。所以,在全球走向以工业为主流生产方式之后,科学便开始由西方迅速传播出去,逐渐成为世界共同关注和研究发展的对象,世界性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中的成果和成就已不再仅仅属于西方,而是世界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中国从封闭的、落后的农业社会走向开放的、先进的工业社会,进而进入信息社会,就是接受了这种世界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并且要代表这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把现代科学当作西方科学来看待,进而以东方科学来排斥现代科学,是一种认识误区,是观念的僵化与落后。�
  
  2 现代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文化�
  
  在科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落后文化的影响。在科学发展最黑暗的中世纪,神学甚至成为了科学的主宰。这是科学形成的幼年时期难以避免的。一旦科学成为成熟的科学,它必定会摆脱一切枷锁,走进自身特定的运行轨道。从西方科学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性现代科学,它经历的就是一个从落后走向先进的辩证否定过程。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看,西方科学只能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可以用纯粹理性的、实证的、还原的、甚至是机械的思维定义西方科学,而现代科学则是以西方科学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中一切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经过不断扬弃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体。其科学方法论不再是纯粹的还原论,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已经融入其中。并对还原论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就医学发展而言,现代医学也在不断接受世界各民族医学的先进思想,特别是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正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医学正在经历着一个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自然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国家对新时期发展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强调的“科学”虽然表达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但反映出了社会包括科学在内正在朝着一个更合理、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世界人类智慧的凝聚,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积极地运用这些世界共有的知识,大力发展本国的科学研究,提升国家的科学水平,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向往和愿意的事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门科学学科,如果拒绝或排斥现代科学提供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它的发展将无从谈起。中医也不例外。�
  
  3 文化背景与科学是两回事�
  
  民族文化与科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事实。科学的发展可以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文化不会成为永久制约科学发展的力量。上面谈到,在中世纪,神学一度成为了科学的主宰,宗教统治着科学的发展,曾经由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用原子和物质运动勾画出的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画面,到了中世纪,却成了一幅不堪入目的天堂地狱宇宙图。这一科学最黑暗时期虽然长达10年(五世纪~十五世纪)之久,但是,科学革命并没有因此停止,人类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也并未因此消沉,它最终还是走出了黑暗,迎来了科学的曙光。当然,文化对科学的发展也有很多积极的影响。最典型的当属我们的中医,至今在中医学中仍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并因此构成了自身显明的特色。�
  但是,无论历史文化对科学发展有多么深刻的影响,二者终不是一回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廖育群先生在《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有关“中医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医学’能够存活至今……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的证明,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不是‘医学文化’所要解释的问题。如果以为通过‘文化研究’可以说明中国医学的价值与治疗原理,进而‘弘扬中医’则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我自己在撰写文章时也总是强调应该把传统医学放在整个文化背景之中加以研究。但背景毕竟是‘背景’。最近,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学者到中国访问,介绍他们在研究社会学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时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工具”,尤其是度量衡工具。由此使我想到,对于古代医学家来说,阴阳、五行等难道不可以说也是一种工具吗?难道不是他们赖以认识自然、人体、生命活动的工具吗?由此衍生出的具体学说,构成了医学的理论,这就是古代医学中的“科学”成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于这些理论及相关技艺,我们都不必硬要套上一个‘文化’的帽子。”可见,廖先生也认为文化与科学之间虽有联系,但本质上不是一回事。其实,杨振宁博士早就说过:“科学就是科学,在科学问题上,一定要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认同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要把二者合在一起。”�
  
  4 中医不可能脱离现代科学轨道自行发展�
  
  既然文化与科学本质上是两回事,那么硬将中医划入文化范畴显然是不妥的;中医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特征,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将其发展与现代科学根本对立起来也是极其不妥的。科学可以是多元的,但不是对立的。现代科学既不代表西方科学也不代表东方科学,而是当今世界先进科学的集合,是一种大科学。中医如果脱离现代科学,就等于迷失其先进性的发展方向。�
  坚持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是对的,不仅中医,包括西医在内的其它科学学科也都是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但是,不能因为强调自身规律,而将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划上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应该看到,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存在某些不同,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相同。因为中医不仅具有浓重的人文文化色彩,更具有难以回避的自然科学属性。所以,把中医硬性划入人文的范畴,走文化运行的路线,不从自然科学层面寻找突破,是不可能引发中医飞跃式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就应当驶入自然科学运行的轨道,凭借现代科学为发展平台,不然,大步前行是困难的。�
  历史地考察,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曾经历过原始社会中的巫医和尝百草的阶段,也曾有过医疗机构附属于宗教组织并用草药来治病的阶段。中世纪的欧洲医学为“寺院医学”,由僧侣掌握。采用的医学理论有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机体“整体论观点”和“四体液病理学说”;古罗马加伦的“目的论”和“体液学说”;以及阿拉伯阿维森纳《医典》和分辨48种脉搏的切脉方法。欧洲人当时也搞炼金术寻长生不老药。中世纪欧洲的医疗水平甚至要低于同时代中国的中医。近300年来西医得到了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主流医学,其中的原因是人所共知的,那就是得益于欧洲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哲学解析》一文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叫惯了的‘西医’,实际上是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医学,是作为现代科技文化的一部分的医学,是全人类的主流医学,其恰当的称谓应当是‘现代医学’。相比之下,中国在中世纪比欧洲更发达的“中医”,由于社会长期封闭、保守、停滞,没有进化出现代科技和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其恰当的称谓应当是‘传统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在1992年出版时,医学就是分成两卷――《现代医学卷》和《中国传统医学卷》。那就是最恰当的分类和最科学的命名。”将现在的“西医”称为“现代医学”,并非是在有意抬高西医的身价,而是采用了一种客观的、发展的审视眼光,在时间维度上看到了医学的进化。当下,现代科学也为中医的发展同样提供了先进的平台,用不用这个平台则是我们中医自己的事情。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大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应该是中医发展走出低迷,进入快车道的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王尚勇)

推荐访问:误区 陷入 中医 科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anquanshengchanzongjie/2019/0318/201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